幽寻谁与娱,巃嵷而?嵼。姻泉苍藓石,亦足理心眼。
荒锄本何好,所适谓可款。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探索幽静之地的场景,寻找那隐匿于山川之中的清泉,与青苔覆盖的石头相伴,心灵得到了洗涤和滋养。诗中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宁静生活的态度。
“幽寻谁与娱”,表达了诗人独自探索的孤独感,同时也暗示了对内心深处平静的渴望。“巃嵷而?嵼”描绘了山峦起伏的壮丽景象,为寻泉提供了背景。“姻泉苍藓石,亦足理心眼。”这里,“姻泉”可能是指泉水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谐共生,而“苍藓石”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永恒,两者共同构成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之所。
“荒锄本何好,所适谓可款。”这句诗可能是在表达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并非出于实用目的,而是出于心灵的需要,寻求与自然的深层次连接。“林叟忽相值,言笑不知返。”在诗人的探索过程中,偶遇了一位老林人,两人交谈甚欢,以至于忘记了归途,这反映了诗人与自然之间建立的深厚情感联系,以及在自然中找到的精神慰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情向往和内心世界的探索,体现了宋代文人追求精神自由和自然和谐的生活哲学。
昨宵梦到亡何乡,忽见一人山之阳。
高冠长剑立石堂,鬓眉飒爽瞳子方。
胡麻作饭琼作浆,素书一帙在柏床。
啖我还丹拍我背,令我延年在人代。
乃书数字与我持,小儿归去须读之。
觉来知是虚无事,山中雪平云覆地。
东岭啼猿三四声,卷帘一望心堪碎。
蓬莱有梯不可蹑,向海回头泪盈睫。
且闻童子是苍蝇,谁谓庄生异蝴蝶。
学仙去来辞故人,长安道路多风尘。
野客蒙诗赠,殊恩欲报难。
本求文举识,不在子真官。
细雨双林暮,重阳九日寒。
贫斋一丛菊,愿与上宾看。
重江不可涉,孤客莫晨装。
高木莎城小,残星栈道长。
袅猿枫子落,过雨荔枝香。
劝尔成都住,文翁有草堂。
关门鸟道中,飞传复乘骢。
暮雪离秦甸,春云入楚宫。
平芜天共阔,积水地多空。
使府悬帆去,能消几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