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译
- 父母为我祈求功名,四十岁的衣物已满是风尘。
疲倦时举杯独自长啸,孩子痴迷于学业未完成,不必责怪。
- 注释
- 爷娘:父母。
笔:笔墨。
祝:祈求。
功名:科举功名或事业成功。
四十:四十岁。
衣衫:衣物。
半是尘:满是灰尘,形容经历沧桑。
倦去:疲倦时。
引:举起。
杯:酒杯。
成:成为。
独啸:独自长啸,表达孤独或豪放的情感。
儿痴:孩子痴迷。
失学:未能上学。
未须嗔:不必责怪。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李流谦的作品,名为《偶成》之五。这首诗通过对家庭生活场景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于功名和学业的感慨。
"爷娘把笔祝功名" 一句,表达了家中的长辈对子孙功名的殷切期望,他们希望孩子们能够考取功名,光宗耀祖。这里的“把笔”可能是指给孩子准备写字的工具,即希望他们能够通过读书写字来实现学业上的成功。
"四十衣衫半是尘" 这句话则描绘了诗人自己对于功名的态度和处境,表明他虽然拥有很多书籍(衣衫可以比喻为书籍),但其中大部分都未被深入研究,只是一味积累而已。这反映出诗人的自我批评,他可能感觉到自己的学业有待提高。
"倦去引杯成独啸" 这句则是写诗人在学习疲惫时,选择饮酒来慰藉自己,成为一时的忘忧方式。这里通过“独啸”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之情。
最后,“儿痴失学未须嗔” 表达了诗人对于子女(或弟弟、妹妹)没有认真学习不加以责备的心态,认为他们还小,不必苛求。这里体现出诗人对下一代的关爱与宽容。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诗人的自述和家人生活的小片段,展现了一个学者对于功名、学业以及家庭责任的复杂情感,以及他在这些角色中的自我认同和困惑。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和子瞻次孙觉谏议韵题邵伯闸上斗野亭见寄
扁舟未遽解,坐待两闸平。
浊水污人思,野寺为我清。
昔游有遗咏,枯墨存高甍。
故人独未来,一樽谁与倾。
北风吹微云,莫寒依月生。
前望邗沟路,却指铁瓮城。
茅檐卜兹地,江水供晨烹。
试问东坡翁,毕老几此行。
奔驰力不足,隐约性自明。
早为归耕计,免惭老僧荣。
次韵子瞻宿南山蟠龙寺
谷中夜行不见月,上下不辨山与谷。
前呼后应行相从,山头谁家有遗烛。
跫跫深径马蹄响,落落稀星著疏木。
行投野寺僧已眠,叩门无人狗出缩。
号呼从者久嗔骂,老僧下床揉两目。
问知官吏冒夜来,扫床延客卧华屋。
釜中无羹甑实尽,愧客满盎惟脱粟。
客来已远睡忘觉,僧起开堂劝晨粥。
自嗟奔走闵僧闲,偶然来过何年复。
留诗满壁待重游,但恐尘埃难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