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恶(bù è)的意思:
(1).谓不为恶声厉色。《易·遯》:“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程颐 传:“远小人之道,若以恶声厉色,适足以致其怨忿,唯在乎矜庄威严,使知敬畏。”
(2).不坏;不错。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贤媛》:“ 王凝之 谢夫 人既往 王氏 ,大薄 凝之 ;既还 谢 家,意大不説。太傅慰释之曰:‘ 王郎 , 逸少 之子,人身亦不恶,汝何以恨廼尔?’” 唐 白居易 《雪后早过天津桥偶呈诸客》诗:“紫綬相辉应不恶,白鬚同色復何如?” 鲁迅 《野草·死后》:“在手背上触到草席的条纹,觉得这尸衾倒也不恶。”高秋(gāo qiū)的意思:指秋天的季节非常美好,天空高远而明朗,气候宜人。
十日(shí rì)的意思:指时间很短暂,只有短短的十天。
行舟(xíng zhōu)的意思:指人生旅途中努力向前的行动。
烟霭(yān ǎi)的意思:指烟气和霭气,形容景物朦胧不清。
- 注释
- 远峰:远处的山峰。
近薄鉴:近处水面像镜子般清晰。
浮:漂浮。
泊:停泊船只。
行舟:行驶的船。
十日留:停留十天。
雨望:雨后期待放晴。
晴临:晴朗的来临。
俱不恶:都令人喜爱。
烟霭:雾气。
暝:傍晚。
高秋:深秋时节。
- 翻译
- 远处的山峰近处的水,倒映在湖面上如镜
每次停船停留十天,只为欣赏这美景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首句"远峰近薄鉴中浮",以比喻手法写出了江面上峰峦倒映,如同镜子中的轻舟,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山水的静谧与空灵。"每泊行舟十日留"则表达了诗人对江上生活的流连忘返,长时间停留,似乎沉浸在这如画的景色之中。
"雨望晴临俱不恶"进一步描述了诗人无论是在雨中还是晴天,都能欣赏到美景,心情愉悦,没有丝毫厌倦。"最怜烟霭暝高秋"则是点睛之笔,诗人最爱的是那傍晚时分,烟雾缭绕的江面,更显出深秋的宁静和萧瑟之美。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传达了诗人对松江烟雨的独特感受,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深深喜爱,展现了宋代文人墨客的闲适心境和审美情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郑同夫归豫章分题诗.分题沧浪池
沧浪池上水,无日不东流。
披竹寻幽径,携壶趁小舟。
杂花分两岸,丛树掩双丘。
旭日金波乱,微风碧雾收。
登临增慷慨,笑语漫夷犹。
野老闲相过,渔人自对讴。
芙蓉晴彩落,菡萏晚香浮。
乐事连长句,忘机狎众鸥。
时逢采芹士,为说故园秋。
翠影侵棋局,晴光漾酒瓯。
醉深偏缱绻,义合愈绸缪。
席故儒官冷,堂升弟子优。
年华欺短发,霜落暗征裘。
画鹢行将去,骊驹唱未休。
柳疏萦马首,帆饱出江头。
别思随烟浪,悬怀倚柁楼。
山昏云尽宿,林暮鸟相投。
今夜中吴月,分光照薄愁。
《送郑同夫归豫章分题诗.分题沧浪池》【元·张田】沧浪池上水,无日不东流。披竹寻幽径,携壶趁小舟。杂花分两岸,丛树掩双丘。旭日金波乱,微风碧雾收。登临增慷慨,笑语漫夷犹。野老闲相过,渔人自对讴。芙蓉晴彩落,菡萏晚香浮。乐事连长句,忘机狎众鸥。时逢采芹士,为说故园秋。翠影侵棋局,晴光漾酒瓯。醉深偏缱绻,义合愈绸缪。席故儒官冷,堂升弟子优。年华欺短发,霜落暗征裘。画鹢行将去,骊驹唱未休。柳疏萦马首,帆饱出江头。别思随烟浪,悬怀倚柁楼。山昏云尽宿,林暮鸟相投。今夜中吴月,分光照薄愁。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81967c6c004433c8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