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寄 云 际 寺 敬 上 人 唐 /许 浑 万 山 秋 雨 水 萦 回 ,红 叶 多 从 紫 阁 来 。云 冷 竹 斋 禅 衲 薄 ,已 应 飞 锡 过 天 台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禅衲(chán nà)的意思:指和尚的僧袍和衲衣,比喻修行者的身份或行为。
飞锡(fēi xī)的意思:形容人的声望高、名声远播。
过天(guò tiān)的意思:指度过一整天,表示时间的过去。
红叶(hóng yè)的意思:指秋天枫叶变红,形容景色美丽壮观。
冷竹(lěng zhú)的意思:指心思深沉、内心冷静、不动声色的人。
秋雨(qiū yǔ)的意思:秋天的雨。
天台(tiān tāi)的意思:指官员的职位或地位高而危险,随时可能倾覆。
萦回(yíng huí)的意思:指事物围绕在一起,循环不已。
雨水(yǔ shuǐ)的意思:雨过之后天空放晴,比喻困难过后,前景变得明朗。
竹斋(zhú zhāi)的意思:指隐居山林的人的住所,也用来比喻清静幽雅的居所。
紫阁(zǐ gé)的意思:紫阁是指紫色的楼阁,比喻高贵、华美的住所或宫殿。
- 翻译
- 万山在秋天的雨水中回荡,红叶大多从紫色的楼阁飘落而下。
竹林中的禅房因为寒冷显得禅衣单薄,僧人可能已经带着锡杖越过天台山。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雨中万山红叶的壮丽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佛教僧侣的敬仰之情。"万山秋雨水萦回"一句,设定了一个湿润而又多姿多彩的自然环境,其中“水萦回”指的是流水潺潺围绕在群山之间,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紧接着的"红叶多从紫阁来",则是对万山中秋色最为浓烈的描写,可能暗示着某种精神寄托或高洁情操。
而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了云际寺的禅房生活。"云冷竹斋禅衲薄"一句,通过对环境和僧侣日常用品的描述,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淡泊明志的情怀。最后,"已应飞锡过天台"则是诗人对于僧侣修行所达到的境界的一种赞美,似乎在说他们已经达到了一种出尘脱俗的精神层次。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禅房生活的描绘,以及对僧侣精神境界的赞扬,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敬仰,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佛教文化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秋日同僧宿西池
菡萏遍秋水,隔林香似焚。
僧同池上宿,霞向月边分。
渚鸟栖蒲立,城砧接曙闻。
来宵莫他约,重此话孤云。
颍川留别司仓李万
故人早负干将器,谁言未展平生意。
想君畴昔高步时,肯料如今折腰事。
且知投刃皆若虚,日挥案牍常有馀。
槐暗公庭趋小吏,荷香陂水脍鲈鱼。
客里相逢款话深,如何岐路剩沾襟。
白云西上催归念,颍水东流是别心。
落日征骖随去尘,含情挥手背城闉。
已恨良时空此别,不堪秋草更愁人。
感情
中庭晒服玩,忽见故乡履。
昔赠我者谁,东邻婵娟子。
因思赠时语,特用结终始。
永愿如履綦,双行复双止。
自吾谪江郡,漂荡三千里。
为感长情人,提携同到此。
今朝一惆怅,反覆看未已。
人只履犹双,何曾得相似。
可嗟复可惜,锦表绣为里。
况经梅雨来,色黯花草死。
移家入新宅
移家入新宅,罢郡有馀赀。
既可避燥湿,复免忧寒饥。
疾平未还假,官闲得分司。
幸有俸禄在,而无职役羁。
清旦盥漱毕,开轩卷帘帏。
家人及鸡犬,随我亦熙熙。
取兴或寄酒,放情不过诗。
何必苦修道,此即是无为。
外累信已遣,中怀时有思。
有思一何远,默坐低双眉。
十载囚窜客,万里征戍儿。
春朝锁笼鸟,冬夜支床龟。
驿马走四蹄,痛酸无歇期。
硙牛封两目,昏闭何人知。
谁能脱放去,四散任所之。
各得适其性,如吾今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