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棹浅清。问谁凭去信。信去凭谁问。
多恨怯裁歌。歌裁怯恨多。
这首《菩萨蛮》由明代女诗人沈宜修所作,以“古今流水愁南浦”开篇,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情感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哀婉的氛围。
“浦南愁水流今古”,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愁绪,流水仿佛承载着无尽的历史与情感,跨越时空,将古今的愁绪连结在一起。接下来,“清浅棹人行。行人棹浅清”,描绘了一幅舟行于水面上的画面,水的清澈与行人的身影相互映衬,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暗示了人生的漂泊与孤独。
“问谁凭去信。信去凭谁问”,这两句诗将情感推向高潮,通过询问无人能解答的问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无助。信件可以传递消息,但在情感的交流中,却显得无力和苍白。最后,“多恨怯裁歌。歌裁怯恨多”,则以直白的语言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面对众多的愁苦与遗憾,即便是歌唱这样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也显得力不从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以及情感的独到理解,以及在面对人生困境时的无奈与挣扎。沈宜修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相结合,创作出了这首充满哲思与艺术魅力的作品。
同侗稽首,董公道伟。自远清论三岁。
渴德之怀,笔舌岂能尽意。
伏想迩来法候,愈冲和、燕居无滞。
予今则,处环墙养拙,毋劳齿记。
幸遇便风经过,把狂吟尺牍,通为一寄。
岁月堂堂归去,有如流水。
性命速宜了干,启虔诚、幸恕僭易。
山侗拜,董公道伟,及诸道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