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目所尚明,曾闻冕旒蔽。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察察(chá chá)的意思:敏锐地观察,细致入微地察看。
憧憧(chōng chōng)的意思:形容人们向往追求美好事物的心情。
大公(dà gōng)的意思:公正、公平、公开。
何事(hé shì)的意思:表示问原因,询问事情的缘由。
即景(jí jǐng)的意思:即刻看到的景象。
精义(jīng yì)的意思:精湛的意义;深奥的内涵。
临鉴(lín jiàn)的意思:指观察、借鉴、参考,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冕旒(miǎn liú)的意思:指帝王的冠冕,也用来比喻权力和尊贵。
神权(shén quán)的意思:指神灵的权力,也可指某人拥有超凡的权力。
应有(yīng yǒu)的意思:应该有的,理应拥有的
有神(yǒu shén)的意思:指有神奇的力量或者有非凡的才能。
重华(zhòng huá)的意思:指重视国家的繁荣和强大,愿意为国家的繁荣而努力奋斗。
- 鉴赏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鉴远堂》。诗中以“鉴远堂”为背景,通过探讨视觉与道德的关系,表达了深邃的哲理思考。
首句“谓目所尚明,曾闻冕旒蔽”,提出一个看似矛盾的观点:人们通常认为眼睛喜欢明亮的事物,但古代帝王的冕旒(头饰)却能遮挡光线,暗示了在追求光明的同时,也需有适当的隐晦和节制。
接着,“谓目弗尚明,重华慎何事”进一步深化这一观点,似乎在说,如果眼睛不偏好明亮,那么君主在治理国家时应当谨慎处理什么?这里暗含了对君主权力使用的深思,强调了审慎与适度的重要性。
“絜矩有神权,大公具精义”则引入了“絜矩”(衡量、度量)的概念,指出拥有神权的领导者应当公正无私,具备高超的道德原则。这表明了作者对于理想君主形象的描绘,即他们不仅要有权力,更要有高尚的品德和公正的决策能力。
“苟惟察察勤,应有憧憧致”中的“察察”意味着细致入微地观察和处理事务,“憧憧”则可能指纷繁复杂的情况。这句话强调了领导者在处理政务时应当细致周到,面对各种复杂情况都能妥善应对。
最后,“因临鉴远堂,即景书吾意”点明了写作地点——鉴远堂,并表示诗人在此处有所感悟,将这些思考付诸笔端。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的设问和解答,探讨了视觉感知与道德责任之间的关系,以及理想领导者应有的品质,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