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宴坐斋中成咏》
《宴坐斋中成咏》全文
清 / 弘历   形式: 古风

江浙望晴晴,闽粤望雨雨。

其馀各称时额手农务

谁云此一室,每因周九㝢。

报丰不为喜,恐属饰言附。

告灾辄为愁,赒济敢蕲固。

人情阅知艰,天眷承益惧。

永言持此志,庶不至大误。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至(bù zhì)的意思:不到最坏的地步;不会达到那种程度

不为(bù wéi)的意思:不关心,不理会

称时(chēng shí)的意思:指根据时势变化而改变自己的言行举止。

额手(é shǒu)的意思:额手指的是用手额头,表示人们因为不知道如何应对或者力不从心而束手无策的状态。

闽粤(mǐn yuè)的意思:指福建和广东两个地方。

农务(nóng wù)的意思:指农田的耕种和农作物的管理。

人情(rén qíng)的意思: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关系。

饰言(shì yán)的意思:指掩饰真相的言辞或言辞虚伪。

天眷(tiān juàn)的意思:指上天的眷顾和保佑。

永言(yǒng yán)的意思:永远的话语;永不更改的言论。

额手庆(é shǒu qìng)的意思:额手庆是指事情非常顺利,没有遇到任何阻碍。

鉴赏

这首诗由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宴坐斋中成咏》。诗中描绘了对自然现象的不同期待与反应,以及在面对丰收与灾害时人们复杂的情感和态度。

首句“江浙望晴晴,闽粤望雨雨”,生动地展现了不同地域对天气的期盼:江浙地区的人们希望晴朗,而闽粤地区的人们则渴望雨水。这种地方差异反映了人们对农业生产的依赖,晴天有利于晾晒谷物,雨天则利于灌溉农田。

接着,“其余各称时,额手庆农务”描述了其他地区根据季节特点进行相应的农事活动,人们以双手合十的动作表达对农事的庆祝,体现了对自然规律的顺应和对农业生产的重视。

“谁云此一室,每因周九㝢”一句,通过对比个人空间与广阔天地,表达了个体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即使在狭小的斋室内,也能感受到与外界的关联,这种关联不仅体现在对天气的期待上,也体现在对农业生产与自然变化的深刻理解中。

“报丰不为喜,恐属饰言附”揭示了人们在面对丰收时的复杂心态。丰收本应是喜讯,但人们却担心这可能是某种表面的装饰或言辞上的附会,可能隐藏着潜在的问题或危机,体现了对现实情况的审慎态度。

“告灾辄为愁,赒济敢蕲固”反映了人们在灾害面前的忧虑和实际行动。面对灾害的警告,人们感到愁苦,并积极寻求救济,体现了对困难时期的应对策略和互助精神。

“人情阅知艰,天眷承益惧”表达了人们在经历生活艰辛后对天命的敬畏,同时也认识到自己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无力感,体现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谦卑和对命运的思考。

最后,“永言持此志,庶不至大误”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即通过持续的努力和正确的态度来避免重大错误。这不仅是对个人修养的呼吁,也是对社会整体行为准则的倡导,强调了在面对自然和社会挑战时保持谨慎和智慧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乾隆皇帝对自然、农业生产和人类情感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社会和谐与个人道德修养的追求。

作者介绍
弘历

弘历
朝代:清

猜你喜欢

孙少卿鹿头山诗并画图二首·其一

诛茅搜险旋寻真,闻说山岩一日新。

佳境留连应有待,先时登览岂无人。

披榛好石来如召,随手清泉应若神。

不独山中兴胜事,几多风爱在邦民。

(0)

题和州云荫轩

古木无年岁,新亭托隐栖。

交涂寒纛整,垂荫乱云低。

明暗苍烟合,深沈绿幄齐。

雨回阴径外,日隔画檐西。

凉露缘虚滴,珍禽占密啼。

仙家青桂洞,隐士碧萝溪。

覆冒均松盖,妖秾笑李蹊。

坐疑秋色早,境与世尘暌。

地惜开轩晚,名因寓意题。

还当推大荫,天下一民黎。

(0)

哀鲁国宣靖曾公三首·其三

不慭天何理,云亡国所嗟。

还应骑列宿,但说去流沙。

清庙陪烝享,鸿枢见世家。

悲风溱洧路,哀咽满箫笳。

(0)

挽濮安懿王任夫人二首·其一

自昔商任贵,于金庆裔光。

来嫔周季历,有子汉宣皇。

柙玉辉幽竁,车云拥画裳。

哀荣无所憾,新庙五陵旁。

(0)

送王子正寺祥断

君仕本儒雅,故宜京国游。

官趋廷尉府,心异法家流。

白草侵寒驿,清霜拂晓裘。

行行句应好,云日望神州。

(0)

九日病起寄文莹

春城别去已秋穷,犹喜音书继递筒。

身外光阴一飞隼,天南踪迹两飘蓬。

夜乌三匝惊明月,胡马长嘶向北风。

无酒无人更无菊,重阳愁过鹿皮翁。

(0)
诗词分类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诗人
嵇曾筠 陈鸿寿 本寂 王之涣 滕宗谅 道济 丁敬 包拯 范晔 屈复 洪升 慧远 丁日昌 钱俶 徐淑 萧泰来 张志和 神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