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啸月岩吴居士》
《赠啸月岩吴居士》全文
宋 / 郭祥正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幅巾藜杖浮山,便隐深岩避世喧。

每见月华何事啸,此身聊欲伴孤猿。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避世(bì shì)的意思:避开尘世繁忙的纷扰,远离尘嚣。

幅巾(fú jīn)的意思:指巾帛的尺寸大小,也比喻事物的规模大小。

浮山(fú shān)的意思:比喻言行轻浮、不踏实。

何事(hé shì)的意思:表示问原因,询问事情的缘由。

藜杖(lí zhàng)的意思:指用草木做成的拐杖,比喻贫穷。

深岩(shēn yán)的意思:指困难重重、险象环生的境地。

世喧(shì xuān)的意思:指世间的喧嚣和嘈杂声音。

隐深(yǐn shēn)的意思:隐蔽而深奥的意思,形容事物含义深远,不易被人理解。

月华(yuè huá)的意思:指月光,也可以比喻优美的诗文或音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与心境,充满了超脱尘世的意味。首句“幅巾藜杖客浮山”,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位穿着朴素、手持藜杖的隐士在山中游走的形象,暗示了他不拘于世俗、追求自然的生活态度。接着,“便隐深岩避世喧”一句,进一步强调了这位隐士选择远离尘嚣、遁入深山的原因,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喧嚣尘世的疏离。

“每见月华何事啸”则将笔触转向夜晚,月光洒落,诗人似乎听到了某种声音,这“啸”字不仅指出了月夜特有的声响,也暗含了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这里通过“啸”这一动作,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的感慨与共鸣,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孤独感,因为只有月光与他相知相伴。

最后一句“此身聊欲伴孤猿”,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他渴望与孤独的猿猴为伴,这种选择不仅仅是对动物的亲近,更是一种对自由、独立生活方式的追求。在这里,诗人通过与孤猿的拟人化,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渴望被理解的情感,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某种逃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状态的描绘,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感受,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是宋代文人追求精神自由和自然和谐生活态度的典型体现。

作者介绍
郭祥正

郭祥正
朝代:宋   字:功父   籍贯:自号谢公山   生辰:1035~1113

郭祥正(1035~1113)北宋诗人。字功父,一作功甫,自号谢公山人、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猜你喜欢

野眺·其二

一径多幽色,孤云护短扉。

閒阶竹影瘦,低岸稻花肥。

委翠秋林晚,伤弓宿鸟稀。

何时携斗酒,掬水弄清晖。

(0)

大涤洞·其一

清凉不着人间暑,三伏来游九锁山。

箬底神丹末须问,平生宁有此时来。

(0)

寄王脩竹

小楼分袂后,别久忆君多。

逆境诗排遣,残躯病折磨。

静闻花落几,闲看蚁移窠。

几夜窗前梦,携筇竹下过。

(0)

和林平山见寄韵

劳劳终日者,少见白头时。

过去事皆梦,未来人不知。

偷生贫是福,真病药难医。

学得巢由隐,无愁可上眉。

(0)

厉杭云袖诗见访

此心无所著,閒散似神仙。

每日三餐饭,谁家一熟田。

健吟输少俊,起思忆衰年。

安得同携手,倘徉泉石边。

(0)

晓云峰

一夜乾坤雨乍晴,归云无数宿苍屏。

白衣已晒青山晓,茅屋主人犹未醒。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沈曾植 项鸿祚 石介 陈允平 马祖常 袁凯 汤显祖 卢照邻 赵构 于石 李群玉 刘挚 段克己 张纲 陈孚 戴叔伦 宋之问 曹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