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乙巳春夏间民饥更甚老农述此·其七》
《乙巳春夏间民饥更甚老农述此·其七》全文
明 / 朱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冷烟恰受生柴叶,馋口偏堪宿草荄

晓露褴■衣袂湿,分明不为踏青来。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为(bù wéi)的意思:不关心,不理会

草荄(cǎo gāi)的意思:指草木丛生,杂乱无章。

分明(fēn míng)的意思:明显、清楚

生柴(shēng chái)的意思:指没有经过磨砺、磨难,缺乏经验或能力的人。

受生(shòu shēng)的意思:指受到生活或环境的熏陶,从而受益或受教育。

宿草(sù cǎo)的意思:指长期生活在某个地方或依赖某个地方的人。

踏青(tà qīng)的意思:指春天时节出外游玩,尤其是在郊外或公园里散步、游玩。

衣袂(yī mèi)的意思:指衣袖,也用来形容衣袖飘动的样子。比喻人物的声望、威望或影响力。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朱浙的《乙巳春夏间民饥更甚老农述此(其七)》描绘了一幅民生疾苦的画面。首句“冷烟恰受生柴叶”写出了农民在贫困中以冷烟熏烤生柴取暖的情景,暗示了生活的艰难和物资的匮乏。次句“馋口偏堪宿草荄”则进一步揭示了饥饿的人们连野草根都成了难得的食物,表达了饥饿民众的无奈与悲凉。

第三句“晓露褴■衣袂湿”,通过早晨露水打湿衣衫的细节,展现了农人辛勤劳作后的疲惫,同时也反映出自然环境的艰苦。最后一句“分明不为踏青来”以反问的方式,揭示出这些农人并非因春游踏青而来,而是被生活所迫,不得不在这样的困境中挣扎求生。

整首诗以朴素的语言,刻画了农民在战乱和饥荒中的艰辛生活,流露出对民生疾苦的深深忧虑和同情。

作者介绍

朱浙
朝代:明   字:必东   号:损岩   籍贯:福建莆田   生辰:1486—1552

(1486—1552)福建莆田人,字必东,号损岩。嘉靖二年进士,授御史。帝亟欲尊生母,而群臣必欲帝母昭圣皇太后,浙亦上疏力争。帝怒,立捕至内廷,除名为民。有《天马山房遗稿》。
猜你喜欢

早春感兴·其二

生际华夷混一年,老从耕凿遇尧天。

春和着物皆生意,岂是乾坤雨露偏。

(0)

城西纪事

今日稍清适,独出城西村。

感时经丧乱,风物异郊原。

林摧见平陆,寺破留颓垣。

高亭化莽墟,华屋成蔬园。

徘徊在中路,偶听农老言。

新苗未入土,苗草日已蕃。

丁男赴徵调,期令集辕门。

况乃乏牛力,辛苦难具论。

我闻增惨怆,无策拯元元。

身老不能耕,焉敢饫盘飧。

(0)

贫女行

贫家养女才十五,手足如绵独当户。

阿爷前月去行商,小弟伶仃未离母。

筠篮日暮挑菜葵,倩人远籴防朝炊。

簪花枝重黄垂额,汲涧泉深绿照眉。

生时不得嫁时力,却喜夫家惯耕织。

堂前供养老姑存,姑为艰难少颜色。

夜来小弟报平安,见说新年百计宽。

此身岂愿独温饱,父母养我良辛酸。

(0)

邯郸道上书所见

马珑珑,车碌碌,古道茫茫沙扑扑。

帽翻翻,袖速速,丁丁零零西番经,轧轧刺刺塞外曲。

西番经,无人听,忽闻马上琵琶声,乌纱鬒发双娉婷。

控以黄金勒,坐以紫文茵。

有时唤驴儿,玉色微生嗔。

东风日暮邯郸尘,去去共踏长安春。

往来只在都门下,可笑相逢不识君。

(0)

近仁台郎见示樊左司在南台时忆昨五首柯博士苏徵君既为和之天台丁复侨居金陵草莽之臣也不能悉细奎章故事钦睹□皇潜飞之盛犹能记之僣用元韵以寓鼎湖之思云尔·其二

犹记金陵观稼游,翠霄深处想琼楼。

纵横未草三千字,缥缈如瞻十二旒。

祇尔丹心驰魏阙,依然白发老沧洲。

翠华不复南巡幸,岁岁空来鸿雁秋。

(0)

移舟

移舟发江夕,远浦入双树。

烓灶动烟火,野宿在中露。

波月光鳞鳞,川霏杂轻雾。

濯手乱繁星,水禽忽飞去。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李忱 刘义隆 鲍寿孙 窦叔向 刘伶 陈玉璂 宝鋆 孟简 林之奇 陈文烛 崔护 颜师古 周子义 石达开 文震亨 赵桓 薛令之 范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