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嫌长只望春,春宵又永更何言。
- 拼音版原文全文
十 二 月 二 十 七 日 立 春 夜 不 寐 宋 /杨 万 里 冬 夜 嫌 长 只 望 春 ,春 宵 又 永 更 何 言 。睫 梢 强 合 终 无 睡 ,脚 底 相 摩 也 不 温 。竟 夕 松 风 听 到 晓 ,忽 明 灯 火 看 来 昏 。拥 紬 却 起 蒙 头 坐 ,顾 影 真 成 一 病 猿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春宵(chūn xiāo)的意思:春天的夜晚
灯火(dēng huǒ)的意思:指夜晚的灯光,也用来比喻人们的生活、劳动和希望。
风听(fēng tīng)的意思:指人们对风声耳熟能详,能够凭借细微的线索就能得知一件事情的真相或者消息。
顾影(gù yǐng)的意思:顾念、牵挂回忆。
脚底(jiǎo dǐ)的意思:指某人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或感受。
竟夕(jìng xī)的意思:竟夕指整夜,连夜,通宵。形容一夜之间,整个夜晚。也可指连续的几个夜晚。
看来(kàn lái)的意思:表示根据所见所闻推测或判断,用以表示事实明显或显而易见。
明灯(míng dēng)的意思:明亮的灯光,比喻指引和引导人的智慧或指导。
松风(sōng fēng)的意思:形容风吹得很轻柔、很柔和。
相摩(xiāng mó)的意思:指两个物体相互摩擦,互相碰撞。
真成(zhēn chéng)的意思:真实地成为,完全成为
- 注释
- 嫌长:感到漫长。
春宵:春天的夜晚。
更何言:还有什么好说的。
强合:勉强闭眼。
无睡:无法入睡。
摩:摩擦。
竟夕:整夜。
松风:松树间的风声。
拥裯:裹着被子。
蒙头坐:蒙头坐着。
病猿:比喻患病或心情抑郁的人。
- 翻译
- 冬夜漫长只盼春天来临,春天的夜晚却又太过悠长,还有什么可说呢。
睫毛勉强合上却始终无法入睡,脚底摩擦也感觉不到温暖。
整夜都能听到松树间的风声直到天亮,忽然间明亮的灯火却显得昏暗。
裹着被子起身,蒙头坐着,看着自己的影子,感觉自己就像一只生病的猿猴。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对春天的迫切期待与冬夜难以入眠的矛盾情感。诗人通过“冬夜嫌长只望春,春宵又永更何言”两句,表达了在漫长而寒冷的冬夜中,对即将到来的春天充满了渴望,但当春天来临时,却又发现时间过得飞快,难以把握。这反映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季节的珍惜。
“睫梢强合终无睡,脚底相摩也不温”两句,则通过身体的感觉——睫毛紧闭却依然清醒,脚底互相摩擦却感受不到温暖——形象地表达了诗人难以入眠的心境。
“竟夕松风听到晓,忽明灯火看来昏”描述了夜晚在松林中听到了黎明的风声,但当天亮时,原本明亮的灯火却变得黯淡无光。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也暗示着白日与黑夜交替带来的心境变化。
最后,“拥裯却起蒙头坐,顾影真成一病猿”则形象地展示了诗人在长夜中的孤独与沉思。诗人披上衣物,却又起来坐在床沿,他的身影在昏暗中显得扭曲变形,宛如一只疾病的猿猴。这不仅描绘出了诗人的身体动作,也象征着他的内心世界——在漫长的夜晚中,他的精神状态就像那瘦弱的猿猴一样,显得孤独而扭曲。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差的手法,刻画了诗人在冬末春初的复杂情感,以及他对时间流逝的无力感。同时,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生动,充分展现了宋代词人杨万里的艺术风格。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