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游天台》全文
- 注释
- 天台:地名,指天台山,中国浙江省的名山。
万八千丈:极言山之高,非实数,形容极高。
岁晏:一年将尽的时候。
老僧:年长的僧人。
锡:锡杖,僧人出行携带的拐杖,用金属制成。
前程:未来的路程或前景。
吟:吟诵,此处指诗歌创作或欣赏。
密雪:密集的大雪。
乱云:纷乱的云彩。
翠微:青翠的山色,代指远处的山景。
- 翻译
- 天台山高一万八千丈,年岁已晚老僧手持锡杖归去。
前方美好的景色能否吟咏,浓密的大雪和纷乱的云雾遮掩了青山翠色。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僧在岁末携带锡杖返回的景象,背景设定在雄伟的天台山。通过对自然景色的刻画和情感的抒发,诗人表达了对僧人的送别之情以及对未来美好前程的祝愿。
首句“天台一万八千丈”,直接点出了天台山的壮丽与高度,既是地理位置的描述,也为后文的情感展开奠定了基础。第二句“岁晏老僧携锡归”则引入人物,岁末之时,一位年迈的僧人手持锡杖踏上归途,这个场景既有时间的沉重,也映照出僧人的孤独与坚韧。
第三句“前程好景解吟否”,诗人以问询的方式,表达了对老僧未来旅途中的美好风光是否能得到享受的关切和期许。这里的“吟”字,既可理解为吟咏,也暗含着一种叙述与分享之意。
末句“密雪乱云缄翠微”,则是对天气及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密雪”、“乱云”营造出一种动荡变化的氛围,而“缄翠微”则让人联想到山峰间若隐若现的绿意,整体上增添了一种神秘与超然。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致描写,以及对人物情感状态的揣测,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