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分四顶,三面瞰平湖。
- 拼音版原文全文
四 顶 山 唐 /罗 隐 胜 景 天 然 别 ,精 神 入 画 图 。一 山 分 四 顶 ,三 面 瞰 平 湖 。过 夏 僧 无 热 ,凌 冬 草 不 枯 。游 人 来 至 此 ,愿 剃 发 和 须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发和(fā hé)的意思:指言辞和谐、气氛融洽,也表示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互相支持。
过夏(guò xià)的意思:指夏天过去了。
画图(huà tú)的意思:用图画或图表等形式来表示或说明事物。
精神(jīng shen)的意思:指人的意志力、毅力和精神状态。
景天(jǐng tiān)的意思:指人的一生或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许多变化和风雨,最终取得了成功或者繁荣。
来至(lái zhì)的意思:指某人或某物从某个地方来到另一个地方。
凌冬(líng dōng)的意思:在冬季中显露出特殊的能力或特点。
入画(rù huà)的意思:指一个人或一件事物具备了具备了艺术价值,可以被描绘到画中。
三面(sān miàn)的意思:指一个人或事物具备多个方面或角度。
胜景(shèng jǐng)的意思:指美丽壮观的景色或胜地。
剃发(tì fà)的意思:剃掉头发,指削弱自己的实力或放弃已有的权益。
天然(tiān rán)的意思:指自然形成,没有经过人工加工或改变的。
无热(wú rè)的意思:没有热情或热心,冷淡无情
游人(yóu rén)的意思:指旅游者、游客;也可指四处游荡、流浪的人。
至此(zhì cǐ)的意思:指到达某个时刻或某个阶段。表示事情或情况发展到了这个程度,已经没有继续下去的可能。
- 注释
- 胜景:优美的景色。
天然:自然形成的。
别:独特。
精神:景象的神韵。
入:融入。
画图:画卷。
一山:一座山。
分:划分。
四顶:四个山峰。
瞰:俯瞰。
平湖:平静的湖面。
过夏:度过夏天。
僧无热:僧人无炎热之感。
凌冬:寒冬。
草不枯:草木不枯萎。
游人:游客。
至:到达。
此:这里。
愿:愿意。
剃发:削发。
和须:连同胡须。
- 翻译
- 这里的景色自然独特,仿佛融入了画中。
山峰奇特,分为四个山顶,三面俯瞰着平静的湖泊。
夏天僧人无酷暑之感,冬天草木也不见枯萎。
游人们来到这里,甚至愿意削发修行。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胜景天然的山水之美,其中蕴含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赏与向往。"精神入画图"表达了诗人被眼前的美景深深打动,感觉仿佛进入了画中一般。此景不仅美丽,而且四季如春,无论是酷夏还是严冬,都能保持一貫生机与和谐。
"一山分四顶,三面瞰平湖"描绘了一座山的独特地貌,其巍峨之势与周围景观形成鲜明对比。山的四个峰头各具特色,而山下则环抱着一片平静的湖水,这种自然构造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过夏僧无热,凌冬草不枯"则透露了一位居住于此的僧人,对这块土地有着深厚的情感。在炎热的夏季,他不会感到炙热;在严寒的冬天,山上的草木也不显得枯萎。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清净生活、超然物外的一种向往。
最后一句"游人来至此,愿剃发和须"则表达了一种极致的情感。游客在到达这片美丽之地后,被这里的自然景观所打动,以至于愿意剃去头发胡须,表示要留驻下来,不再返回尘世。这是对这种生活方式的一种赞美,也反映了诗人内心对于清贫自在、超脱红尘的一种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谕俗·其十一
未须葺吾庐,且复修吾仓。
求安当卜居,求饱当聚粮。
营生力有限,先此计颇长。
去年稻盈畦,避寇不得将。
新芽雨后白,卧穗霜中黄。
鳏茕有饥色,寇衅馀稻粮。
解衣易升斗,糠秕随风扬。
休嗟昔艰难,喜兹岁丰穰。
邻翁为人耕,贮粟不盈箱。
溪头廪与囷,累累已相望。
梅花曲·其二
结子非贪,有香不俗,宜当鼎鼐尝。
偶先红紫,度韶华、玉笛占年芳。
众花杂色满上林,未能教、腊雪埋藏。
却怕春风漏泄,一一尽天香。不须更御铅黄。
知国色,禀自天真殊常。
只裁云缕,奈芳滑、玉体想仙妆。少陵为尔东阁。
美艳激诗肠。当已阴未雨春光。无心赋海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