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垣若涧底,疏翠当窗间。
白日山后没,好月湖中还。
白日(bái rì)的意思:指白天、日间。也可用来形容事情明摆着的、显而易见的。
高下(gāo xià)的意思:比较两个或多个人或事物的优劣,判断谁高谁低。
何时(hé shí)的意思:何时表示询问时间,问什么时候。
见前(jiàn qián)的意思:指事情发生之前能够预见到结果或趋势。
秋色(qiū sè)的意思:指秋天的景色,也表示人生的晚年。
僧房(sēng fáng)的意思:僧人的住所或修行之处。比喻安静、幽雅的地方。
舒心(shū xīn)的意思:指心情愉悦、舒适自在。
树杪(shù miǎo)的意思:指树木的尽头,比喻事物或人到了最后阶段或极限。
闻声(wén shēng)的意思:指听到声音或消息后,立即做出反应或行动。
心颜(xīn yán)的意思:心灵的美好状态,指一个人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情感状态。
遥知(yáo zhī)的意思:通过远距离的观察和了解,得知事物的真相或情况。
阴崖(yīn yá)的意思:指险峻的山崖或悬崖,也用来形容困境或危险的境地。
幽径(yōu jìng)的意思:幽径指的是幽静的小道或小径。
有人(yǒu rén)的意思:表示某个地方有人存在,或某个事件有人参与、有人知道。
知纵(zhī zòng)的意思:指明事理,了解大局,能够把握全局。
周垣(zhōu yuán)的意思:指围墙,比喻心胸狭窄,不愿与人交往。
纵目(zòng mù)的意思:放眼望去,广泛观察或审视。
这首明代程嘉燧的诗《入殿左僧舍下遵曲径仰见崖端高轩绝可舒瞩》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远的僧房秋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首先刻画了僧房错落有致,静谧闲适的环境,"僧房高下居,闭门秋色闲",展现了僧人的生活与自然景色的和谐统一。接着,他通过"阳树挺幽径,阴崖仰层关",描绘了阳光穿过树林,投射在幽深小径和高峻的崖壁上,形成鲜明的光影对比,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
诗中的"周垣若涧底,疏翠当窗间"进一步描绘了四周环境的清幽,仿佛置身于山涧之中,窗外疏疏落落的绿色为静寂增添了生机。诗人想象僧房之内有人,却只能听到声音而难以触及,增加了神秘感,"窗中如有人,闻声杳难攀"。
随后,诗人通过"遥知纵目处,树杪见前湾",表达了登高远望的惬意,可以看到远处的山峦和湖面,日落后,"白日山后没,好月湖中还",月光洒在湖面上,更显宁静之美。最后,诗人感慨时间流逝,"念此来何时,使我舒心颜",表达了对这种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光的珍惜。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生动的景物描绘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出僧舍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深深热爱。
羽客寻仙地,灵丘开洞天。
云根宛自裂,风穴递相缠。
合沓藏丹磴,玲珑散紫烟。
珠林秋不落,赤日夜长悬。
凤吹俄云去,龙车岂再旋。
福庭还似昨,真气独萧然。
石坼烧金灶,苔荒种杏田。
非公复栖遁,阒寂此山川。
墙角寒梅昨夜开,谁知春在雪中回。
松筠到处为贞友,桃李漫山总俗材。
清影不随流水去,暗香时逐好风来。
冰肌玉骨无人识,先占千红万紫魁。
商飙起西陆,倏忽为素秋。
客行惜迟暮,怀归逝不留。
舟楫晨已具,送子河之洲。
千里远结交,三载笃绸缪。
欢洽谐琴瑟,夙昔同衾裯。
云何当乖分,私情怅悠悠。
山川绕归路,岂不思同游。
俯观江汉水,滔滔俱东流。
惜哉南飞鸿,孤鸣违匹俦。
别离诚难任,斯须亦何忧。
终当返旧林,岁暮共优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