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临高台·其一》
《临高台·其一》全文
明 / 释函可   形式: 乐府曲辞  押[真]韵

高台,望行尘

多少驱车向西去,曾无一个是新人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多少(duō shǎo)的意思:表示数量或程度的不确定,有时也表示询问。

高台(gāo tái)的意思:指地势高而平坦的台地,也比喻地位高、权势大。

个是(gè shì)的意思:个人的见解或主张,个人的标准或态度。

驱车(qū chē)的意思:指乘车前往某地。

新人(xīn rén)的意思:指刚刚进入某个领域或岗位的人,也可指刚刚结婚的夫妻。

行尘(xíng chén)的意思:行走的尘土,比喻人的行动、事业或声誉等。

一个(yí gè)的意思:指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即一个人的言论和行为。

鉴赏

这首诗名为《临高台》,出自明代诗人释函可之手。诗中描绘了一幅壮阔的景象,站在高台上远眺,只见行尘滚滚,无数车辆向西而去,却鲜见有人能留下新的足迹。这不仅是一幅视觉上的画面,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临高台,望行尘。” 开篇即以“临”字点出诗人所处的位置,高台之上,视野开阔,可以俯瞰整个世界。而“望行尘”则将读者的目光引向远方,那尘土飞扬的道路,象征着人生的旅途,充满了未知与变化。

“多少驱车向西去,曾无一个是新人。” 这两句诗是全诗的核心,通过对比“多少”与“曾无一个”,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更迭。车辆“向西去”可能象征着人生的终点,也可能暗指某种趋势或方向的变化。而“新人”的缺失,则表达了对新事物、新希望的渴望,以及对过往时光的怀念。这种对比,既是对个体生命旅程的反思,也是对社会变迁的一种隐喻。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寥寥数语,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历史和未来的深邃思考。在高台上远望,既是对外在世界的观察,也是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特有的情怀与智慧。

作者介绍

释函可
朝代:明

释函可(1611-1659),字祖心,号剩人,俗姓韩,名宗騋,广东博罗人。他是明代最后一位礼部尚书韩日缵的长子。明清之际著名诗僧。
猜你喜欢

道间驰荔

六月炎天下丹子,带露凌风日千里。

吾皇慈俭却献来,六宫不袭唐朝事。

王公厌饫远域珍,岂识宵驰常暍死。

郡侯何用苦区区,暑气隆时劳送似。

色香俱坏仅存名,鸟飞不到人何胜。

登盘乍试犹嫌味,颗颗谁知血汗成。

(0)

谢蔡知县白莲栽

忠惠当年种,濂溪此日分。

开筵胜玉碗,围坐当冰盆。

性地元无染,心源自有根。

江湖情渐懒,乐在闭柴门。

(0)

得水苍佩

被褐磊落怀,白日凝光采。

初疑东君佩,掷地今犹在。

工倕巧得之,刻画探真宰。

饥蛟出潜渊,怒势吁可骇。

凭谁缚致斯,百勇不可解。

常恐毫发间,捷出风云会。

今我隐几看,咫尺临沧海。

平生冰雪心,至心无由改。

情亲金石交,佩重韦弦戒。

持身有不如,顾諟能无愧。

(0)

读先君新第落成诗有感因韵书示蒙孙·其一

信矣贤愚共一初,都缘勤怠遂殊居。

渊源有本天同健,潢潦无根夕易除。

何事不为尘所染,平生须有善堪书。

要从陋巷甘勤苦,始得声名满观渠。

(0)

送李尉赴宁德任

谁谓山城僻,而居尉秩卑。

地偏声易著,才钜职优为。

学召源流远,仁随大小施。

云龛当日事,即此以为基。

(0)

和许月湖游鼓山

伐坐尘坌中,秋汗正浃背。

闻君游鼓山,骑马破烟霭。

不向晓中看,安得识眉黛。

飘然出樊笼,始觉此身大。

登高望四远,何物非砺带。

行窥灵源洞,往往众仙会。

青山为佳人,分外作幽态。

而我俗缘重,不到清凉界。

新诗时一吟,忽在千岩外。

(0)
诗词分类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诗人
李之仪 罗隐 倪岳 晁说之 顾炎武 杨维桢 王哲 孙原湘 俞樾 祁顺 萨都剌 祝允明 贯休 倪谦 陈与义 王守仁 黄淳耀 解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