濯戟常看乐,投竿不亟求。
闯萍堤影动,戏藻浪花浮。
在沼曾凭赏,常虞奉此羞。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池塘生态画卷。诗人以“文鳞千许头”开篇,形象地描绘了池塘中鱼儿众多,仿佛无数文彩斑斓的鱼儿在自由游弋。“灵籞恣优游”,进一步渲染了鱼儿在池塘中的自在生活状态,它们在水中尽情嬉戏,毫无拘束。
接着,“濯戟常看乐,投竿不亟求”,通过对比,展现了鱼儿在自然环境中的快乐与人类垂钓时的急切不同心态,强调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宁静。鱼儿在水中嬉戏,享受着生活的乐趣,而人类则在岸边等待,期待收获,两者的状态形成鲜明对比。
“闯萍堤影动,戏藻浪花浮”两句,细腻地描绘了鱼儿在水面上活动的情景。鱼儿穿梭于荷叶之间,搅动水面,使得荷叶的倒影在水中摇曳生姿;同时,它们在水草间嬉戏,激起层层波纹,如同白色的浪花在水面上浮动,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
最后,“在沼曾凭赏,常虞奉此羞”,表达了诗人对池塘美景的欣赏之情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敬畏之心。诗人曾经在这里欣赏过美丽的景色,但同时也深知自然之美是无价之宝,应当珍惜和保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池塘生态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美丽,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