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在蒙阴道中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象与圣主的关联,展现了诗人对时局的关切和对圣明君主的期盼。
首句“畿南一早抵冬深”,点明地点为畿南,时间正值冬季之深,以“一早”二字,暗示了时间的紧迫性,预示着某种紧急或重要的事件即将发生。这里的“抵”字,生动地描绘出季节变换的强烈对比,同时也暗含着对即将到来的挑战的准备与应对。
次句“共仰焦劳圣主心”,直接表达了对圣主的敬仰之情。在古代,圣主通常指的是贤明的君王,他们以国家和百姓的福祉为己任,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总是殚精竭虑,不辞辛劳。此句通过“共仰”二字,强调了民众与君主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共同面对困境的决心。
第三句“可幸齐东沿路雪”,转而描述了一路上的自然景象——雪。这里的“可幸”二字,既是对自然现象的客观描述,也蕴含了诗人对于这种景象所带来的希望与安慰的主观感受。在寒冷的冬季,雪花不仅带来了美丽的景色,也可能预示着丰收的象征,因此“可幸”二字体现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最后一句“就中沾足是蒙阴”,则将视线聚焦于“蒙阴”这一特定地点,强调此处的雪量充足。通过“沾足”二字,形象地描绘了雪覆盖大地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蒙阴地区可能因为这场雪而获得特别的恩惠或好处。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赞美,也是对圣主仁政的间接颂扬,表明这场雪的到来,正是圣主关怀民生、施行仁政的体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巧妙地融入了对时局的关切和对圣主的颂扬,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独特的艺术视角。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范正献书毕帖赞
士之以道义相从,岂计其功,而况乎公。
当其任紬绎唐事之寄,所以极简编之从容。
亦既上成书于迩英,而公犹得以三百年之鉴,信其遗风。
则是一纪之淹,乃所以就百世之功。
石渠兰台,片言帝聪,考槃弗为,皦然初终,尤以见公之于元丰。
盖尽其魏阙之心,而裕陵之于温国,未尝不知其畎亩之忠也。
此帖之存,公心天通。诋斥之诬,吁嗟麟穷。
太宗皇帝南牙谢熊白状赞
鼎食之珍,义比美芹,致者何人,姓名之已湮。
天笔之存,龙迹纷缊,暗于风尘,拱护之有神。
字取其均,揩取其陈,质胜于文,繄风俗之淳。
铸印以新,系姓以亲,昭哉天伦,繄友悌之真。
呜呼,有典有则,诒厥子孙,此帖之传,奚止乎关石之与和均。
臣系以诗,式著厥因。圣制不磨,考于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