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万卷书,识尽天下理。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从(bù cóng)的意思:不顺从、不听从、不遵守
道人(dào ren)的意思:道人指的是修行道德修养的人,也可以指道德高尚的人。
独悟(dú wù)的意思:指独自领悟某个道理或真理。
根本(gēn běn)的意思:完全、彻底的意思。表示事物的根本、本质或者程度极深。
他处(tā chǔ)的意思:他人的地方;别处
天下(tiān xià)的意思:指整个世界、全国或全境。
跳出(tiào chū)的意思:超越、突破困境或限制
闲道(xián dào)的意思:指没有实际作用或价值的道路或路线,也可以指没有实质内容或意义的言论或行为。
智者(zhì zhě)的意思:智慧的人,聪明人
自知(zì zhī)的意思:了解自己的能力、局限和状况。
- 注释
- 我:主语,指代说话者。
读:阅读。
万卷书:形容书籍众多。
识:理解。
尽:全部。
天下理:世间道理。
智者:智慧的人。
渠:他(智者)。
自知:自己知道。
愚者:愚昧的人。
信尔:相信你。
奇哉:多么奇妙啊。
闲道人:闲散而有见解的人。
跳出:超越。
三句里:常规的思维框架。
独悟:独自领悟。
自根本:事物的根本。
不从:不从……开始。
他处:他人的教导或观点。
- 翻译
- 我读过无数的书,理解了世间万物的道理。
聪明的人自然明白,愚蠢的人怎能相信你的话。
多么奇特的闲散之人,超脱于常规思维之外。
他独自领悟事物的根本,不依赖他人的教导。
-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识和独到的思想。开篇“我读万卷书,识尽天下理”表明了诗人通过广泛阅读,掌握了丰富的知识,洞悉世间万物之理。这两句展现了作者渊博的学问和对宇宙万象深刻理解。
“智者渠自知,愚者谁信尔”则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智慧。诗人认为有见识的人自然能够理解自己,而对于那些缺乏洞察力的人,即使是好心提醒也难以得到他们的信任。这两句体现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刻认识和对知识传播的困顿感慨。
“奇哉闲道人,跳出三句里”中的“闲道人”指的是诗人自己,他通过修辞手法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束缚、自在飞翔的情怀。这里的“三句”可能暗指佛教中的一些经典或哲学思想,而“跳出”则象征着作者不仅仅满足于书本知识,更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解脱。
最后两句“我独悟自根本,不从他处起”显示了诗人对知识的独特理解和思考路径。他强调自己的认识来自内心深处的自我领悟,而非简单地接受外界的灌输或传授。这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个人主义精神和独立思考的态度。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王安石的学术造诣,更透露着他对知识、智慧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通过这短短几句,读者仿佛能感受到作者那超凡脱俗的精神风貌和对生命真谛的独到领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余干登眺有怀
溪山虽好政须人,终日伥伥此水滨。
试并栏干一回首,只余鸥鸟似相亲。
赠别耆英二首
忆我移官惶恐滩,肯来徒步不为难。
颇亦念君家四壁,囊中羞涩但频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