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衣清露重,到面好风飘。
《竹下四首·其二》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竹林的静谧与生机,诗人薛瑄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竹林的独特魅力。首句“爱此竹林僻”,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竹林的喜爱之情,一个“僻”字,不仅描绘出竹林远离尘嚣的宁静,也暗示了竹林的隐逸之气。接下来,“千竿翠叶交”一句,通过“千竿”展现出竹林的规模宏大,而“翠叶交”则描绘了竹叶相互交织的景象,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湿衣清露重,到面好风飘”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竹林的环境氛围。清露沾衣,既增添了竹林的湿润感,也暗示了清晨的清新与凉爽;好风轻拂,不仅带来了凉意,也使得整个竹林充满了动态之美。这两句通过自然界的细节描写,营造了一种清新脱俗、超凡脱俗的意境。
“旋解龙鳞箨,新抽凤尾梢”则是对竹子生长状态的生动描绘。“旋解龙鳞箨”形象地描述了竹笋破土而出,剥去外层的鳞片,露出嫩绿的新芽;“新抽凤尾梢”则描绘了竹子新生长出的枝条,如同凤凰的尾巴般美丽,寓意着生命的蓬勃与希望。
最后,“径幽仍宛转,聊此慰逍遥”两句,诗人借竹林的小径曲折蜿蜒,表达了内心的自在与逍遥。这里的“逍遥”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自由,更是心灵上的解脱与超脱,诗人通过竹林的景致,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和慰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林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与生机,更寄托了诗人对宁静、自由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