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觉餐仍素,谁云酒目劳。
殷忧多若醉,嗛食少为膏。
手口徒相息,心颜几忸陶。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郭之奇所作的《饱食卒岁因之自警四首(其一)》。诗中描绘了诗人对日常生活的深刻感悟和自我警醒。
首句“匡居能竟日”,描述了诗人长时间在家中度过的情形,暗示了生活的单调与宁静。接着,“今始识闲曹”一句,似乎是在感慨自己终于理解了“闲职”的含义,可能暗含着对过去忙碌生活的反思。
“静觉餐仍素,谁云酒目劳。”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饮食的简单满足,以及对饮酒的淡然态度。他认为,即使在物质生活上保持简朴,内心也能得到真正的平静,而过度追求享乐(如饮酒)反而会带来劳顿。
“殷忧多若醉,嗛食少为膏。”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内心的忧虑比作醉酒,说明忧愁时人往往难以自拔;而对待食物的态度则显得更为节制,象征着对物质欲望的克制。
最后,“手口徒相息,心颜几忸陶。”这两句总结了前文的思考,指出尽管身体上的活动可以暂时休息,但心灵的疲惫与困扰却难以消除。这里的“忸陶”可能指的是内心的纠结或不安,强调了精神层面的自我反省与调适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以及对内心世界的关注与探索。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物质与精神关系的独到见解,也传递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