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彭城县太君挽辞二首·其一》
《彭城县太君挽辞二首·其一》全文
宋 / 苏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封邑从夫贵,传家嗣子贤。

初闻板舆去,忽怆寿宫迁。

树隐长平外,川流濩泽前。

高门馀庆在,足以沈泉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板舆(bǎn yú)的意思:指人的身体僵硬,活动不灵活。形容行动迟缓、不灵敏。

长平(cháng píng)的意思:指长时间的和平状态,也可指长时间的稳定局面。

传家(chuán jiā)的意思:传承家业,将财产、技艺或传统文化等传给后代。

川流(chuān liú)的意思:形容水流湍急,形势迅猛。

封邑(fēng yì)的意思:指古代封建时代皇帝赐给臣子的土地和封地。

高门(gāo mén)的意思:指高门阀贵族家庭,也泛指高高在上的权贵阶层。

沈泉(shěn quán)的意思:形容沉静深邃,不为外物所动。

寿宫(shòu gōng)的意思:指长寿的地方或长寿的人家。

嗣子(sì zǐ)的意思:指继承父亲地位、职位、财产等的儿子。

足以(zú yǐ)的意思:足够;充分到达某种程度

注释
封邑:贵族的封地。
贵:显贵。
嗣子:继承人,子嗣。
贤:贤能。
板舆:简易车,古代对老人乘坐的轻便车辆。
寿宫:指代老年人的居所或陵墓。
迁:迁移,这里指去世。
长平:古代战场名,此处可能象征逝者的历史背景。
濩泽:古代湖泊名,可能象征逝者的归宿。
馀庆:遗留的福分,好运。
沈泉:黄泉,指地下,常用来指代死亡。
翻译
富贵源自封地,传承子孙贤良。
初次听说他坐上简易车离开,突然心痛宫殿已迁移。
树林环绕长平遗址,河流穿越濩泽之前方。
家族的荣光犹在,足以安慰他在黄泉的沉思。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颂为彭城县太君(可能是一位尊贵的女性)所写的挽辞之一,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思和对其家族美德的赞扬。首句“封邑从夫贵”暗示了太君的夫婿地位显赫,家族因他的荣耀而尊贵;“传家嗣子贤”则强调了家族后继有人,子孙皆贤良。

诗中提到“初闻板舆去”,意指太君去世,诗人最初听到这个消息时感到震惊;“忽怆寿宫迁”表达了对太君突然离开人世的悲痛,以及对寿宫(可能是指墓地)迁移的感伤。“树隐长平外,川流濩泽前”描绘了太君安息之地的环境,山水环绕,似乎在暗示她的灵魂将融入自然之中。

最后两句“高门馀庆在,足以慰沈泉”表达了对太君身后家族福祉的肯定,认为家族的余庆(福分)仍在,足以安慰她在黄泉之下。整首诗情感深沉,既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也寄托了对家族未来的美好祝愿。

作者介绍
苏颂

苏颂
朝代:宋

(1020—1101)泉州同安人,徙居丹阳,字子容。苏绅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知江宁。皇祐五年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迁集贤校理,编定书籍。英宗即位,为度支判官。神宗立,擢知制诰,知审刑院,因奏李定拜官不合章法,落知制诰,出知婺州。元丰初,权知开封府,改沧州。奉旨编纂《鲁卫信录》。哲宗元祐初,除吏部尚书兼侍读,以邃于律历提举研制新浑仪。元祐七年拜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相务使百官守法遵职,量能授任。后罢知扬州,徙河南。绍圣末致仕。有《苏魏公集》、《新仪象法要》、《本草图经》。
猜你喜欢

游善法堂

我爱城南隐者家,一泓流水碧桃花。

屋头岩溜飞寒瀑,门外晴岚接晚霞。

地僻四时无过客,山暄二月摘新茶。

嗟予扰扰劳行役,直欲相从度岁华。

(0)

寄董仲伦四首·其四

自信肝肠是铁石,愁来寸寸即成灰。

西飞白日谁能系,东注黄流可得回。

造物戏人真窟垒,才名忌我太崔嵬。

林泉处处埋名了,野鸟岩花劝一杯。

(0)

简畅真空上人

万顷澄波片月沉,观时似有却难寻。

菩提作树元非相,玉镜生尘岂是心。

三世愿香飘静界,诸天法雨洒檀林。

何时尽弃人间事,为问无生对碧岑。

(0)

与张文秀教谕

广文标致不可及,皎皎浑如出水莲。

才器直为金马客,文章真是玉堂仙。

年年士子登甲第,日日衣冠肃讲筵。

官俸虽清能爱客,客来未便坐无毡。

(0)

和邓舍韵二首·其二

皎知白璧莹无瑕,肝肺峥嵘吐皓华。

新政喜闻廉叔度,义风孰效鲁朱家。

挥毫早已吟风叶,听履应须扫落花。

自愧清贫无一物,近来诗藁欲盈车。

(0)

简茅津渡梁巡检二首·其二

曾向吴山训子衿,岂期贫病苦相侵。

一身卒岁无衣褐,十口逢灾罄橐金。

载酒久无来问字,绝弦今已少知音。

贤侯与我虽非旧,倾盖相知意更深。

(0)
诗词分类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诗人
陈继儒 张英 鲜于枢 张岱 元绛 李华 孙逖 万寿祺 高鼎 严维 陈羽 蒋廷锡 虞世南 叶绍翁 王粲 郭嵩焘 贯云石 邢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