隙地才如掌,绯桃亦数株。
秦源迹岂类,潘县意堪俱。
这首诗描绘了桃花在狭小之地绽放的景象,充满了自然之美与诗人的情感寄托。
首句“隙地才如掌”,以手掌之小比喻地之狭,巧妙地展现了桃花生长环境的局促。接着“绯桃亦数株”一句,点明了桃花的数量虽不多,但色彩鲜艳,如同绯红的火焰点缀于狭小的空间中,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
“秦源迹岂类,潘县意堪俱。”这两句运用典故,借秦源和潘县的故事,表达了对桃花生长环境的独特理解。秦源可能象征着历史的变迁,潘县则可能寓意着文人的感慨。在这里,诗人通过典故的引用,赋予桃花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同时也表达了对桃花命运的同情与思考。
“嫩叶含风袅,飞花满径铺。”这两句生动描绘了桃花盛开时的景象。嫩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故事;而落花则铺满了小径,形成了一条花的长廊,美不胜收。这里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也暗示了生命的短暂与美好。
最后,“刘郎偏有恨,竟日忆玄都。”借用刘禹锡《玄都观桃花》中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桃花的喜爱与怀念之情。这里的“刘郎”指刘禹锡,他曾在《玄都观桃花》中表达了对桃花的喜爱与对世事变迁的感慨。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桃花的深情,以及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无奈与惋惜。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桃花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诗人情感的交融,同时巧妙地运用典故,增加了诗歌的文化深度,是一首富有意境与情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