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打鱼》
《打鱼》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古风  押[月]韵

插苇截湾流,寒鱼未能越。

安知罟师意,设网遮其阙。

不须芳饵悬,何待清歌发。

获胜纶竿,宁闻忧泽竭。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须(bù xū)的意思:不必,不需要

芳饵(fāng ěr)的意思:芳香的食物可以引诱人或动物,比喻美色或美食能够诱惑人心。

罟师(gǔ shī)的意思:比喻利用权谋手段来捕捉人才或者控制别人。

何待(hé dài)的意思:表示不必再等待或迟疑,应立即行动。

获胜(huò shèng)的意思:指在竞争或战斗中取得胜利。

纶竿(lún gān)的意思:指用纶线做成的鱼竿,比喻人的才能或技艺。

清歌(qīng gē)的意思:指悠扬动听的歌声,形容音乐美妙动人。

设网(shè wǎng)的意思:设下陷阱或圈套,等待别人上钩。

注释
插:插入。
苇:芦苇。
截:拦截。
湾流:湾中的水流。
寒鱼:寒冷的鱼。
越:跃出。
安知:怎能理解。
罟师:捕鱼人。
意:心思。
设网:设下渔网。
遮:封锁。
阙:出路。
芳饵:香饵。
悬:诱惑。
清歌:歌声。
获:获得。
胜纶竿:钓竿上的胜利。
宁:哪会。
忧泽:江河的枯竭。
翻译
插入芦苇拦截湾中的水流,寒冷的鱼儿无法跃出。
怎能理解捕鱼人的心思,他们设下渔网封锁了出路。
无需用香饵诱惑,也不必等待歌声引诱。
他们所获得的只是钓竿上的胜利,哪会关心江河是否干涸。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打鱼》,描绘了渔夫在寒冷的溪流中捕鱼的情景。"插苇截湾流"写渔夫巧妙地利用芦苇作为捕鱼工具,拦截水流中的鱼儿;"寒鱼未能越"则表现出冬季鱼儿活动受限,难以逃脱渔夫的捕捉。接下来的诗句暗示了渔夫对鱼儿的了解和策略,他们并不需要用香饵引诱,也不期待美妙的歌声吸引鱼儿,而是直接设置渔网堵住鱼儿的去路。

"不须芳饵悬,何待清歌发"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渔夫的技巧和经验,他们知道如何无声无息地捕获猎物。最后两句"所获胜纶竿,宁闻忧泽竭"表达了诗人对渔夫丰收的赞赏,他们无需担心渔获会耗尽水源,暗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打鱼的场景,寓言般地揭示了生活智慧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了梅尧臣诗歌的朴素和深沉。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口号一首

白沙乡里今年熟,清酒家家味颇醇。

明日杖藜行处醉,只愁齁睡恼比邻。

(0)

怀张叟

说剑真无匹,论文亦有神。

气高真傲兀,头白自漂沦。

我正思前辈,谁当继后尘。

江南春草绿,何处觅行人。

(0)

游会稽山

山实杨州镇,人逾浙水来。

禹功县白日,秦刻卧苍苔。

龙起梅梁去,神游石洞开。

明朝有余兴,更上越王台。

(0)

寓所即事

沙水寒犹浅,江船远未来。

举家忧米粒,终日走蒿莱。

骨肉还相弃,交游定莫猜。

痴儿饥困久,爱父强徘徊。

(0)

观朱泽民所画山水有感

朱公画图爱者众,声价端如古人重。

王卿巨公数见寻,往往闭门称腕痛。

我时挟册游郡城,朱公爱我诗律精。

时时沽酒留我宿,共听西窗风雨声。

清晨起来忘洗盥,短衣飘萧临几案。

太行中条眼底生,岩岫冥冥气凌乱。

禹凿龙门疏洚水,根入黄河源不断。

南及衡阳抵桂林,东入会稽连海岸。

是中置我一亩宫,正如浮萍在江汉。

溪流涴涴石齿齿,夹岸桃花途远迩。

原头烟雾散鸡犬,屋里诗书杂童稚。

扁舟远来知是谁,岂是昔日鸱夷皮?

五湖翾菜殊可乐,千古功名何足奇。

只今四十有三载,公竟不归画图在。

世间好手岂易得,终日纷纷劳五彩。

感时念旧心独苦,况我头颅白如许。

呼儿卷却不忍看,白发高堂泪如雨。

(0)

老夫五首·其五

老夫避兵东海头,海风吹衣夜飕飕。

黄蒿断岸少人迹,饥鸢无食声啾啾。

狐狸向人呼姓名,两脚直立当前行。

自信从来胆力壮,此日对之魂欲丧。

(0)
诗词分类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袁袠 夏明翰 马君武 瞿秋白 雍正 李大钊 蔡和森 周文雍 熊亨瀚 罗学瓒 恽代英 杨匏安 刘伯坚 邓中夏 许晓轩 刘振美 任锐 余文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