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8日(农历三月廿一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答景严》
《答景严》全文
宋 / 洪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向来戎马边声,曾出良筹扫清

六载倦游潜楚泽,一枝同折记栾城。

北门西府仍班缀,后雁前鸿愧宠荣

两鬓星星吾老矣,看君重上赤墀行。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北门(běi mén)的意思:指离开或逃离。

边声(biān shēng)的意思:指声音非常轻微,几乎听不到。

赤墀(chì chí)的意思:指红色的墙壁,比喻坚固不可摧毁的防线或道德底线。

宠荣(chǒng róng)的意思:指得到宠爱和荣誉。

倦游(juàn yóu)的意思:指旅行疲劳,对游玩失去兴趣和激情。

良筹(liáng chóu)的意思:良好的计策或策略

戎马(róng mǎ)的意思:指战马,泛指军队和战争。

扫清(sǎo qīng)的意思:彻底清除或消除障碍、困难或敌人。

西府(xī fǔ)的意思:指官府、政府的机构或者官员。

向来(xiàng lái)的意思:一直以来,从来就是这样

星星(xīng xīng)的意思:小小的火苗也能引发大火势。形容事物发展初期虽然微弱,但具有无限的潜力。

一枝(yī zhī)的意思:指独一无二的、与众不同的一支。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洪适所作的《答景严》。诗中表达了对友人景严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其功绩的赞赏。首句“向来戎马沸边声”,描绘了战事频繁、烽火连天的景象,暗示了景严曾参与平定边疆战乱的壮举。接着“曾出良筹助扫清”一句,高度赞扬了景严在国家治理和军事策略上的卓越贡献。

“六载倦游潜楚泽,一枝同折记栾城”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对景严多年在外奔波、劳苦功高的感慨,同时也暗含了两人共同经历的岁月与友情。其中“一枝同折”出自《左传》,比喻共患难的情谊,而“栾城”则可能指代某地或某种共同的经历。

“北门西府仍班缀,后雁前鸿愧宠荣”两句,既是对景严当前官职地位的肯定,也流露出诗人对自己未能与友人共享荣耀的些许遗憾。这里以“北门西府”象征高官显位,“后雁前鸿”则以雁阵比喻追随者,表达了一种谦逊与自省的态度。

最后,“两鬓星星吾老矣,看君重上赤墀行”两句,诗人以年华老去自比,表达了对景严未来事业发展的美好祝愿。其中“两鬓星星”形象地描绘了岁月的痕迹,“赤墀”则是古代宫殿的台阶,常用来指朝廷,此处寓意景严有望再次步入朝廷,施展才华。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功绩的颂扬,也有对自己年华易逝的感慨,以及对朋友未来的期许,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国家的忠诚。

作者介绍
洪适

洪适
朝代:宋   字:温伯   籍贯:字景伯;晚年自号盘洲老   生辰:1117~1184

洪适(1117~1184)南宋金石学家、诗人、词人。初名造,字温伯,又字景温;入仕后改名适,字景伯;晚年自号盘洲老人,饶州鄱阳(今江西省波阳县)人,洪皓长子,累官至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封魏国公,卒谥文惠。洪适与弟弟洪遵、洪迈皆以文学负盛名,有“鄱阳英气钟三秀”之称。同时,他在金石学方面造诣颇深,与欧阳修、赵明诚并称为宋代金石三大家。 
猜你喜欢

前年春与独孤常州兄花时为别倏已三年矣今莺花又尔睹物增怀因之抒情聊以奉寄

近日霜毛一番新,别时芳草两回春。

不堪花落花开处,况是江南江北人。

薄宦龙钟心懒慢,故山寥落水奫沦。

缘君爱我疵瑕少,愿窃仁风寄老身。

(0)

悠悠离洞壑,冉冉上天津。

捧日终为异,从龙自有因。

高行四海雨,暖拂万山春。

静与霞相近,闲将鹤最亲。

帝乡归莫问,楚殿梦曾频。

白向封中起,碧从诗里新。

冷容横钓浦,轻缕绊蟾轮。

不滞浓还淡,无心卷复伸。

非烟聊拟议,干吕在逡巡。

会作五般色,为祥覆紫宸。

(0)

鸂鶒

流品是鸳鸯,翻飞云水乡。

风高离极浦,烟暝下方塘。

比鹭行藏别,穿荷羽翼香。

双双浴轻浪,谁见在潇湘。

(0)

献张拾遗

官资清贵近丹墀,性格孤高世所稀。

金殿日开亲凤扆,古屏时展看渔矶。

酒醒虚阁秋帘捲,吟对疏篁夕鸟归。

献替频陈忠誉播,鹏霄万里展雄飞。

(0)

下蔡春偶作

旅馆飘飘类断蓬,悠悠心绪有谁同。

一宵风雨花飞后,万里乡关梦自通。

多难不堪容鬓改,沃愁惟怕酒杯空。

采兰扇沈何时遂,洗虑焚香叩上穹。

(0)

夜吟

除却闲吟外,人间事事慵。

更深成一句,月冷上孤峰。

穷理多瞑目,含毫静倚松。

终篇浑不寐,危坐到晨钟。

(0)
诗词分类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诗人
徐有贞 萧颖士 丘迟 赵执信 卢肇 吴嘉纪 刘凤诰 李冶 李贞 贾谊 何良俊 邵谒 蔡邕 陈东 褚遂良 孔尚任 赵恒 王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