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听钟声归寺急,鸦争林宿压枝鸣。
《游虎丘·其二》全文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禅机(chán jī)的意思:指思考问题或解决问题的机智、巧妙和灵活的方式。
锋起(fēng qǐ)的意思:形容锋芒毕露,威风凛凛。
精舍(jīng shè)的意思:指修行者、学者修身养性的地方。
驱除(qū chú)的意思:驱除指的是将不好的人或事物赶走或清除。
危亭(wēi tíng)的意思:指危险的局势或危急的境地。
虚声(xū shēng)的意思:指没有实际行动或作为的声音,只是嘴上说说而已。
压枝(yā zhī)的意思:指控制、限制或压制某人的发展,使其无法得到充分的发展空间。
支颐(zhī yí)的意思:托腮支颐,表示闲散无事,悠闲自得。
竹杖(zhú zhàng)的意思:竹子制成的杖,比喻倚仗的事物或依靠的力量。
- 注释
- 我:主语,指诗人自己。
榻:卧榻,这里指亭子。
危亭:高高的亭子。
倦步:疲惫的脚步。
支颐:托腮,支撑下巴。
竹杖:用竹子制成的手杖。
僧听:僧人听到。
钟声:寺庙的钟声。
归寺急:急忙返回寺庙。
鸦争林宿:乌鸦在树林中争抢栖息。
压枝鸣:树枝因鸟多而压弯,发出鸣叫。
禅机:佛教中的深奥道理。
击拨:比喻启发或触动。
锋起:像刀锋一样锐利。
尘袂:衣袖上的尘土。
驱除:清除。
水清:比喻彻底清洁。
风定:风停下来。
夜虚:夜晚寂静无声。
声转寂:声音逐渐消失。
精舍:精致的小屋,此处指寺庙。
一灯明:一盏灯亮着。
- 翻译
- 我独自一人欣赏这高高的亭子,疲惫的脚步倚着竹杖轻松漫步。
僧人听见钟声急忙赶回寺庙,乌鸦在树林中争抢栖息位置,发出嘈杂的鸣叫。
禅意如刀锋般锐利地显现,世俗的尘埃仿佛被清水洗净。
风停之夜,万籁俱寂,只有精舍里的灯光在闪烁,一杯香茗在手。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虎丘时的闲适心境和所见景象。首句"我来一榻羡危亭"表达了对高处亭子的向往,流露出诗人对美景的欣赏之情。"倦步支颐竹杖轻"则写出诗人步履轻盈,略感疲惫但仍享受着漫步的悠闲。
第二联"僧听钟声归寺急,鸦争林宿压枝鸣"通过钟声和鸦鸣,营造出宁静而略带禅意的氛围,僧人匆匆归寺与乌鸦栖息的动态形成对比,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
"禅机击拨如锋起,尘袂驱除似水清"运用比喻,将禅理比作锐利的剑锋,暗示内心的顿悟与净化,而"尘袂驱除似水清"则表达洗涤心灵后的清爽。
尾联"风定夜虚声转寂,杯茶精舍一灯明"描绘了夜晚静谧的场景,只有微风吹过时的轻微声响,以及精舍内明亮的一盏灯火,给人以宁静与温暖的感受。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游虎丘为背景,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禅意的感悟,以及在忙碌生活中寻求片刻宁静的心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