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楚 山 春 晓 宋 /古 汴 高 士 雾 散 云 收 宿 雨 乾 ,秦 桃 落 尽 晓 风 寒 。晴 山 四 望 天 开 画 ,啼 鸟 一 声 人 倚 栏 。
- 翻译
- 雾气消散,乌云收起,夜晚的雨水已经干涸。
秦地的桃树花瓣全部落下,清晨的风带着寒意。
- 注释
- 雾散:雾气消散。
云收:乌云收起。
宿雨:夜晚的雨水。
乾:干涸。
秦桃:指产自秦地的桃花或桃子。
落尽:全部落下。
晓风:清晨的风。
寒:带着寒意。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早春景象。"雾散云收宿雨乾",开篇即以轻盈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天气转晴后的画面,给人一种悬念解脱之感。接着"秦桃落尽晓风寒",诗人通过鲜明的对比色彩,生动地展示了春意渐浓却又带着几分凉意的早晨情景。
然后是"晴山四望天开画",这里的"晴山"与前文中的"雾散云收"形成呼应,强调了一种无垠的辽阔感。"天开画"则让人联想到一幅宏大的自然图卷,以诗人之眼观察四周,景色如同画中美景一般。
最后"啼鸟一声人倚栏",通过鸟鸣声和人倚靠在栏杆上的动作,传达出一种静谧与闲适。这里的"啼鸟"不仅是声音的描绘,更是情感的触发,让人仿佛能够听到那悦耳的自然乐音。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通过对春日景象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深切感悟和热爱。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酹江月/念奴娇·其一题永平监前刘氏小楼
远山如簇,对楼前、浓抹淡妆新翠。
应是西湖湖上景,移过江南千里。
旧日春光,重归杨柳,苒苒黄金缕。
市声分付,画桥之外流水。
最好叠观泥金,危城带粉,文笔双峰倚。
烟寺晚钟渔浦笛,都入王维画里。
敧枕方床,凭阑往古,世界浮萍耳。
湖天风紧,白鸥欲下还起。
夜泊彭蠡风大作
卸帆月欲堕,泊岸风转急。
惊砂传铁箭,飞霰散琼粒。
重湖太古水,帝遣龙下吸。
潜鳞失故穴,苍黄望舟入。
宁知政坐窘,衾裘尽沾湿。
慌慌中夜起,莽莽百忧集。
披衣视云汉,惨澹天一笠。
颇疑庐阜倒,三叹救何及。
平明笑拥篷,五老犹壁立。
许希
京城名利涂,车马相奔驰。
其间取富贵,往往输巫医。
前后十数辈,身没名已隳。
独有许希者,蕴蓄何瑰奇。
始自下蔡来,所处尤喧卑。
西市三十年,汩汩无人知。
一朝仗至艺,骤登文石墀。
三针愈上疾,神速不移时。
酬以六尚官,著籍通端闱。
旌以三品服,佩紫垂金龟。
于时称谢毕,西向复陈仪。
当宁惊且问,历历宣其辞。
臣传扁鹊术,遇主今得施。
特此一展谢,臣心不自私。
主上惜其意,击赏为嘘唏。
仍给水衡钱,国西命立祠。
复加灵应号,金额照华榱。
自此辇毂下,求祷何祁祁。
我过庆成坊,见之心且悲。
秦医术虽妙,五腑及四肢。
所习得其人,千龄祀不亏。
鲁圣术至大,帝道与民彝。
所习非其人,一朝反相持。
小吏师荀况,窃为辨说资。
作相劝焚书,诈云愚蚩蚩。
后之为儒者,其心皆李斯。
昔在布衣日,动守先王规。
朝谈十二经,夕诵三百诗。
依凭稽古力,荣进无他歧。
及居庙堂上,长剑冠峨巍。
自谓天所赋,焉知有宣尼。
宣尼断袭封,十经寒暑移。
他姓为邑官,乡老皆惊疑。
上章寝不报,九重遭面欺。
谏官不举失,御史不言非。
尽为许希笑,得路忘先师。
《许希》【宋·颜太初】京城名利涂,车马相奔驰。其间取富贵,往往输巫医。前后十数辈,身没名已隳。独有许希者,蕴蓄何瑰奇。始自下蔡来,所处尤喧卑。西市三十年,汩汩无人知。一朝仗至艺,骤登文石墀。三针愈上疾,神速不移时。酬以六尚官,著籍通端闱。旌以三品服,佩紫垂金龟。于时称谢毕,西向复陈仪。当宁惊且问,历历宣其辞。臣传扁鹊术,遇主今得施。特此一展谢,臣心不自私。主上惜其意,击赏为嘘唏。仍给水衡钱,国西命立祠。复加灵应号,金额照华榱。自此辇毂下,求祷何祁祁。我过庆成坊,见之心且悲。秦医术虽妙,五腑及四肢。所习得其人,千龄祀不亏。鲁圣术至大,帝道与民彝。所习非其人,一朝反相持。小吏师荀况,窃为辨说资。作相劝焚书,诈云愚蚩蚩。后之为儒者,其心皆李斯。昔在布衣日,动守先王规。朝谈十二经,夕诵三百诗。依凭稽古力,荣进无他歧。及居庙堂上,长剑冠峨巍。自谓天所赋,焉知有宣尼。宣尼断袭封,十经寒暑移。他姓为邑官,乡老皆惊疑。上章寝不报,九重遭面欺。谏官不举失,御史不言非。尽为许希笑,得路忘先师。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57167c6d47aacb48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