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夜月登大观亭》
《夜月登大观亭》全文
清 / 李振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万里初秋月,中江第一亭。

堑深规地险,祠古吊忠灵

云共遥天碧,镫馀隔岸青。

登高长啸,疑有蛰龙听。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长啸(cháng xiào)的意思:指高声长时间地吹口哨或吹号角等发出的声音

初秋(chū qiū)的意思:初秋指的是秋季的开始阶段,即夏季过去后初秋的时候。

登高(dēng gāo)的意思:指登上高山或高楼,比喻达到较高的位置或境地。

第一(dì yī)的意思:指排名第一,最高的,第一个。

地险(dì xiǎn)的意思:形容地势险要,地形复杂,容易出现危险。

高发(gāo fā)的意思:频繁发生或出现的现象

隔岸(gé àn)的意思:指两岸之间有一定距离,比喻关系疏远、隔膜。

秋月(qiū yuè)的意思:指秋天的月亮,也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

天碧(tiān bì)的意思:指天空的颜色湛蓝明亮,形容天空晴朗明净。

遥天(yáo tiān)的意思:指远天高空,形容极高的地方。

蛰龙(zhé lóng)的意思:指有才能、有本领的人潜伏在暗中等待时机。

忠灵(zhōng líng)的意思:形容忠诚而灵活的思维和行动。

中江(zhōng jiāng)的意思:指行为不端正、品行不正派。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在大观亭登高望月的情景,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历史人物的缅怀。

首句“万里初秋月”,开篇即以“万里”形容秋月之广袤无垠,给人以辽阔深远之感。“初秋”则点明时节,营造出凉爽清新的氛围。整句通过“万里”与“初秋”的结合,勾勒出一幅浩渺宁静的秋夜图景。

接着,“中江第一亭”点出了诗人所处的具体地点——大观亭,位于中江之上,为一观赏美景的绝佳之地。这一句不仅交代了背景,也暗示了诗人对这一独特位置的欣赏之情。

“堑深规地险,祠古吊忠灵”两句,将视线转向大观亭周围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景观。这里的“堑深”描绘了地形的险峻,而“祠古”则指向了历史的痕迹,祠堂内供奉着忠烈之士的灵位,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和怀念。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的交织,展现了大观亭所在之地的独特魅力。

“云共遥天碧,镫馀隔岸青”则是对夜色中景色的细腻描绘。云与天空的碧蓝相互映衬,展现出一种宁静和谐之美;而远处灯火的余晖映照在对岸,更添了几分神秘与浪漫。这两句通过色彩的对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诗意的夜晚景象。

最后,“登高发长啸,疑有蛰龙听”表达了诗人登高远眺时的豪情与想象。他发出的长啸似乎能穿越时空,引起远方蛰伏之龙的共鸣。这一句既体现了诗人的豪迈情怀,又融入了神话色彩,增添了诗歌的浪漫气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观亭夜晚的壮丽景色,以及诗人在此时此地的感慨与思考,展现了自然美与人文美的和谐统一,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的追忆与对未来的遐想。

作者介绍

李振钧
朝代:清

李振钧,字海初,太湖县人。道光己丑一甲一名进士,授编修。有《味镫听叶庐诗草》。
猜你喜欢

题西云岩杂咏·其六

东瀛秀气聚龟山,螺髻蛾眉四面环。

烟火万家如指掌,水天一色豁心颜。

云来云去松关里,人啸人歌梵宇间。

好著芒鞋扶竹杖,高冈仰止月跻攀。

(0)

秋声八咏用杜公部秋兴八首韵

昨夜凉飙动远林,捣衣窗外气森森。

临风净拭添泉水,对月低舂隔树阴。

千里征人能入耳,三秋少妇早关心。

虫鸣四壁浑如语,刀尺装绵付藁砧。

(0)

留别文石书院诸生

学舍难忘结构深,杖藜时听读书音。

虽无韩子兴潮化,具有文翁教蜀心。

杼柚终当成锦绣,鸳鸯尤冀度金针。

诸生勉矣终如始,文石辉煌尽国琛。

(0)

文石

地灵何处不仙洲,且看文章点石头。

宝气陆离威凤舞,金光灼烁锦龙浮。

好将阅世存双眼,未许违时老一丘。

海外自来多瑰异,愿随方物备共球。

(0)

登八里坌山远眺

褰裳直踞千峰上,万里苍茫一色同。

远目但馀天贴水,近闻惟觉浪号风。

巨鳌有首低擎地,瘴雨无根直幔空。

寂寞斗牛谁再犯,好将消息问严公。

(0)

竹城感怀·其一

三十年来逐宦场,自怜肝胆照秋霜。

胸中别有炎凉意,半是冰心半热肠。

(0)
诗词分类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诗人
唐桂芳 吴琏 蒲寿宬 李寄 张九成 阳枋 陈淳 杨芳灿 赵鼎臣 李吕 杨起元 毕仲游 张嗣纲 释元肇 孙绪 洪刍 陈霆 郑文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