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虞今已殁,来者谁为托。
- 拼音版原文全文
作 诗 唐 /刘 叉 作 诗 无 知 音 ,作 不 如 不 作 。未 逢 赓 载 人 ,此 道 终 寂 寞 。有 虞 今 已 殁 ,来 者 谁 为 托 。朗 咏 豁 心 胸 ,笔 与 泪 俱 落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作(bù zuò)的意思:不做,不从事某种行为或活动
不如(bù rú)的意思:不如表示不如何,不及,不如何好。
赓载(gēng zǎi)的意思:形容文章或论述内容丰富,信息量大。
寂寞(jì mò)的意思:形容孤独、冷清,没有人陪伴或交流。
来者(lái zhě)的意思:指来的人或事物。
朗咏(lǎng yǒng)的意思:指高声朗诵或歌唱,表达出内心的豪情壮志和情感。
无知(wú zhī)的意思:指那些缺乏知识或者不了解实际情况的人常常不会有所顾虑,因为他们对危险或者困难一无所知。
心胸(xīn xiōng)的意思:指一个人的胸怀、心境和气度。
知音(zhī yīn)的意思:知己,好朋友
- 注释
- 作:创作。
无知音:没有理解的人。
不如:还不如。
不作:不写。
赓载人:能回应的人,能接力的人。
寂寞:孤独寂寞。
有虞:指虞舜时代。
殁:去世。
谁为托:谁能传承。
朗咏:大声吟诵。
豁心胸:舒展胸怀。
笔与泪俱落:写下文字时泪水落下。
- 翻译
- 创作诗歌却没有知音理解,还不如不写。
未曾遇到能回应的人,这门艺术终究会孤独寂寞。
古代的虞舜时代已经过去,未来还有谁能继承这种传统。
大声吟诵能舒展胸怀,但写下这些文字时,泪水也一同落下。
- 鉴赏
此诗乃唐代诗人刘叉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创作诗歌的无奈与悲凉。首句“作诗无知音,作不如不作”直接揭示主题,言说自己写诗却无人赏识,不如不写为佳。这股情感在第二句“未逢赓载人,此道终寂寞”中得到进一步的强化,诗人感到自己的才华得不到应有的肯定,与世隔绝,无人理解。
第三句“有虞今已殁,来者谁为托”表达了对后代可能传承自己思想的人渺茫无望。"有虞"指的是历史上能领会诗人的少数人,如今这些能够理解他的人也已经不在了,那么将来的世界里,又有谁会是他的知音呢?
最后两句“朗咏豁心胸,笔与泪俱落”则是诗人在表达自己内心的激荡与痛苦。"朗咏"意指朗读或吟咏诗歌,但这里却是孤独中发出的声音;"豁心胸"则表现了诗人的心情得以释放,但这种释放并非幸福,而是伴随着泪水和笔墨共同流淌,表达了诗人在写作时的悲哀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复,深刻地描绘了一位诗人的孤独感受以及对传承的渴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会稽林簿弃官还乡
望秦秦望山苍苍,未秋先作归意浓。
三山深处孟园好,松菊恨君归不早。
拂衣高举追冥鸿,不将诗别乖崖翁。
年来处士径尤捷,美秩清资等闲躐。
君独高歌慕隐沦,林下何曾见一人。
芋魁豆饭吾亦有,深愧折腰贪五斗。
游大龙湫和前韵
十年重到大龙湫,千尺新流胜旧流。
会见四方霖雨足,老龙还向此藏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