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及(bù jí)的意思:不如;不及格;不及时
此时(cǐ shí)的意思:指当前的时刻或时候。
登场(dēng chǎng)的意思:指某人或某物首次出现在公众面前或特定场合中。
对景(duì jǐng)的意思:对比观察景物,领会景物的美妙之处。
儿女(ér nǚ)的意思:指子女,泛指儿子和女儿。
见人(jiàn rén)的意思:指人们相互见面,互相交往的情景。
禁烟(jìn yān)的意思:禁止吸烟。
井邑(jǐng yì)的意思:井邑指井和邑都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比喻社会的基本组织和生活的必需品。
了无(le wú)的意思:形容完全没有,一无所有
人儿(rén ér)的意思:指人,特指年轻人或孩子。
如寄(rú jì)的意思:像寄托一样,形容依靠或寄托于某人或某物。
如此(rú cǐ)的意思:表示事物的状况或程度如此,表示程度非常之高。
三月(sān yuè)的意思:指春季三个月,也用来比喻事物发展的时间或者某个事物的阶段。
桑柘(sāng zhè)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的表面看起来平凡普通,但内在却有着非凡的才能或价值。
潸然(shān rán)的意思:形容悲伤时流泪的样子。
诗酒(shī jiǔ)的意思:指诗歌和酒的联合,表示诗人酒徒的生活方式,也用来形容诗人的风雅生活。
时光(shí guān)的意思:指时间过得很快,转瞬即逝。
萧条(xiāo tiáo)的意思:形容经济不景气、商业低迷或生活困顿。
业儒(yè rú)的意思:指能力高强的儒者,也用来形容学识渊博、有德行的人。
莺花(yīng huā)的意思:莺花是指杨柳和桃花,也用来形容美丽的花朵。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典型的乡村寒食节景象,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深沉的情感。首句“桑柘村村已禁烟”,点明了时节与习俗,桑柘树下,村民们已经停止了烧火做饭,这既是寒食节的习俗体现,也暗示着一种肃穆与静谧的氛围。接着,“萧条井邑傍山前”一句,通过“萧条”二字,渲染出寒食节期间乡村的冷清与寂寥,而“傍山前”的描述,则将画面拉远,赋予了场景以空间感。
“了无诗酒空三月,如此时光又一年。”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在过去的三个月里,没有诗酒相伴的日子显得格外漫长,而如今寒食节的到来,又意味着新的一年即将过去。这种对时间的敏感感知,既是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也是对生命流转的深刻思考。
“对景莺花如寄尔,见人儿女倍潸然。”诗人借景抒情,以莺啼花开的春日美景反衬内心的孤独与哀愁。莺鸟的鸣叫、花朵的绽放,本是生机勃勃的象征,但在诗人眼中却如同寄居于此,显得格外凄凉。见到乡亲们的儿女,更引发了他对自己人生境遇的感慨,不禁泪眼婆娑。这一句中的“倍”字,强调了情感的强烈程度,使得整首诗的情感表达更加丰富和深刻。
最后,“业儒不及为农好,麦已登场蚕又眠。”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对农耕生活的向往和羡慕。在诗人看来,虽然读书人追求学问,但与农民相比,似乎少了那份与土地、自然和谐共生的幸福感。麦子已经收割,蚕儿也进入了休眠期,这些自然界的循环,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获和满足感,而这是读书人所难以企及的。
整首诗通过对寒食节乡村景象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细腻抒发,展现了元代社会背景下人们对于生活、时间、自然以及自身处境的深刻思考。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