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初离常州夜宿小井清晓放船三首·其三》
《初离常州夜宿小井清晓放船三首·其三》全文
宋 / 杨万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春旱愁人去年如今说著尚心酸

篙师莫遣船迟著,见说苏州好牡丹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愁人(chóu rén)的意思:令人忧虑、令人烦恼的事物或情况。

春旱(chūn hàn)的意思:春天缺乏雨水,导致旱灾。比喻事物发展的不顺利或者出现困难。

篙师(gāo shī)的意思:指船上的舵手,也泛指指挥者或领导者。

见说(jiàn shuō)的意思:指被人传颂或议论,形容某人的名声或事迹广为人知。

牡丹(mǔ dān)的意思:比喻人才、美女等在某种环境下得以展露才华或美貌。

去年(qù nián)的意思:指过去的一年,即上一年。

如今(rú jīn)的意思:指现在,表示当前的时间或情况。

心酸(xīn suān)的意思:形容内心感到痛苦、悲伤的情绪。

翻译
去年春天的旱灾让人忧心忡忡,现在提起仍然感到心痛。
船夫啊,别让船延误,听说苏州的牡丹花开得特别美。
注释
春旱:春季的干旱。
愁人:令人担忧。
去年:前一年。
心酸:内心感到痛苦。
篙师:撑篙的人,指船夫。
船迟著:船行动迟缓。
见说:听说。
苏州:地名,今江苏苏州。
好牡丹:著名的牡丹花。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杨万里所作,名为《初离常州夜宿小井清晓放船三首(其三)》。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春旱带来的忧愁,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无奈与向往。

"春旱愁人是去年,如今说著尚心酸" 这两句,通过回顾去年的春旱,表达了对当下干旱状况的担忧和痛惜。春天本应是万物复苏之季,但干旱却给人们带来了烦恼。诗人将这种情绪与记忆相连,显示出一种历史感和深长的情感。

"篙师莫遣船迟著,见说苏州好牡丹" 这两句,则是对美景的向往。篙师即掌舟之人,诗人吩咐他不要让船停留迟缓,因为听闻苏州的牡丹盛开,诗人急于一睹芳容。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反映出对远方美好事物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比春旱与牡丹,表现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复杂情感。它既有对现实不佳状况的无奈,也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体现了诗人的深邃情怀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作者介绍
杨万里

杨万里
朝代:宋   字:廷秀   号:诚斋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生辰: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猜你喜欢

南安访吟风弄月台诸胜奉陈太守·其二

台高吟弄连君子,铁汉楼堪对墨君。

宇宙无穷今古事,人情类聚又群分。

(0)

附渡北行夜阻风山旗坑寄怀陈睡乡马怀瑞诸同宴

旦从故人宴,洒落坐高轩。

一为风水别,中阻荒洲壖。

起视迷四野,相忆夜漫漫。

青蝇附马尾,利钝故随人。

贞女托所天,忧乐由夫君。

总为物所误,中立无缠牵。

缠牵累千里,万事理固然。

因兹悟至道,与君同勉旃。

(0)

别后与赵元默言怀四首·其四

闲处有真忙,忙处有真闲。

始知真闲忙,不在闲忙间。

在人有万变,此心无往还。

往还在通塞,坐与事物关。

无适无不适,物物有至神。

嗟彼游心子,求之蓬莱山。

(0)

菩萨蛮·其一读小山词

才华已为情锁损。那堪又被多情困。珠玉女儿喉。

新词懒入眸。清愁销不得。梦入莲花国。

方信断肠痴。断肠天不知。

(0)

丁香结

积雨侵阶,同云蔽野,墙外屐声来往。

倚绳床经案,朝又暮、时霎龛灯都上。

文园情绪减,才触拨、禅关又放。

人间天界,刹那轮转,肠回无像。惘惘。

记三五年时,秋月春花同赏。

绿酒红灯,银鞍绣毂,尽劳追想。

无奈存没聚散,苦乐殊今曩。

惟何恩何怨,尚隔莲邦肸蚃。

(0)

沁园春·其二

蔽日迎风,早暮阴晴,天然羽幢。

每朝霞初起,浓阴似盖,书帷月上,共卷昏黄。

澹漾帘波,低围步障,又似屏风六角张。

翩翻影瞥,秋千飞下,翠襼红裳。回廊立尽斜阳。

到今岁花时欲断肠。

叹朝朝暮暮,凄凄切切,空言蠲忿,忧反难忘。

花落花开,优昙一现,慧业灵根总渺茫。

人间世,真电光石火,难遣彭殇。

(0)
诗词分类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诗人
吴隐之 李勋 左芬 程邃 乙支文德 洪天锡 周处 贾充 韩肖胄 孙周卿 崔子向 封彦卿 乐昌公主 孙偓 刘羲叟 畅诸 吕让 裴耀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