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识(bù shí)的意思:不了解或不认识
禅寺(chán sì)的意思:指禅宗寺庙,也用来比喻心灵的宁静与冷静。
路上(lù shàng)的意思:指在路途中,在旅途中。
三更(sān gēng)的意思:指夜间的最后一更,也指深夜。
上人(shàng rén)的意思:指高人、有道德修养和学问的人。
识字(shí zì)的意思:
◎ 识字 shízì
[become literate] 认识文字书堂(shū táng)的意思:指读书学习的地方或机构,也可以指书房。
通经(tōng jīng)的意思:通过经书的阅读,获得通达的智慧和知识。
中书(zhōng shū)的意思:指被任命为官员的人,也指官吏。
中书堂(zhōng shū táng)的意思:指官僚集团或政府机构的内部,也指官场中的高级官员。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了惠所作的《五祖栽松六祖担柴赞》系列诗中的第三首。诗的内容简洁而富有深意。前两句“夯担不担柴,通经不识字”描绘了一个奇特的形象,一个看似粗犷的人,扛着沉重的夯担,却并未从事伐木挑柴的劳作;相反,他通晓经典,却不识一字。这种对比暗示了主人公可能是一个深藏不露、学问高深的人物。
后两句“新州路上人,中书堂里事”进一步揭示了他的身份,他在新州(今广东新兴县)的路上行走,但他的心却在中书堂(古代官署,掌管文书和机要事务)的事务中,表明他可能是一位有着高尚追求的隐士或官员,过着看似平凡却内心充满智慧的生活。
最后,“三更月照东禅寺”以景结情,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画面,月光洒在东禅寺,暗示主人公内心的清修与超脱,也给全诗增添了一层禅意。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刻画了一个深藏不露、学识渊博的人物形象,寓含了对高洁人格和内在修养的赞美。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薄幸·眼波横秀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