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陆持孤锡,依山逐二官。
杉云寒影密,冬岭烧痕宽。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从韶州前往平圃的旅程,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旅途中的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
首句“趋陆持孤锡”,生动地刻画了僧人独自携带着行囊(孤锡)踏上陆路的场景,透露出一种孤独而坚定的行旅姿态。接着,“依山逐二官”则描述了僧人沿着山路前行,跟随两位官员的脚步,或许是为了寻求指引或是同行的慰藉。
“杉云寒影密,冬岭烧痕宽。”这两句通过视觉和触觉的结合,描绘了冬季山岭上的景象。杉树在云雾中投下浓密的阴影,暗示着山间的寒冷与静谧;而冬岭上留下的火痕,则是季节更替的痕迹,既展示了自然的力量,也隐含着时间的流逝。
“石阁岏巑起,心情委曲难。”这两句转而描写僧人心境的变化。随着山路的崎岖不平,石阁逐渐升起,仿佛是自然界的挑战,也象征着内心的挣扎与复杂情感。这里不仅反映了物理空间的艰难,也暗喻了修行过程中的心路历程。
最后,“几多行役意,都作住山看。”这句话总结了整个旅程的感受,表达了僧人对行旅生活的深刻理解。他将旅途中的种种艰辛与挑战,都视为修行的一部分,最终以平静的心态看待这一切,体现了佛教中“以苦为师”的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内心独白,展现了僧人在旅途中对自然、自我以及修行的深刻感悟,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