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从韶州取道平圃》
《从韶州取道平圃》全文
明 / 释今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趋陆持孤锡,依山逐二官。

杉云寒影密,冬岭烧痕宽。

石阁岏巑起,心情委曲难。

几多行役意,都作住山看。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几多(jǐ duō)的意思:表示数量多少不确定,不具体的意思。

烧痕(shāo hén)的意思:指火焰燃烧后留下的痕迹,比喻事情留下的后患或不良影响。

石阁(shí gé)的意思:指坚固耐用、不可摧毁的建筑物或设施。

委曲(wěi qū)的意思:指因为某种原因而违背自己的意愿,委屈自己,忍气吞声。

心情(xīn qíng)的意思:指人的感情状态或内心感受。

行役(xíng yì)的意思:指行军作战、征战沙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从韶州前往平圃的旅程,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旅途中的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

首句“趋陆持孤锡”,生动地刻画了僧人独自携带着行囊(孤锡)踏上陆路的场景,透露出一种孤独而坚定的行旅姿态。接着,“依山逐二官”则描述了僧人沿着山路前行,跟随两位官员的脚步,或许是为了寻求指引或是同行的慰藉。

“杉云寒影密,冬岭烧痕宽。”这两句通过视觉和触觉的结合,描绘了冬季山岭上的景象。杉树在云雾中投下浓密的阴影,暗示着山间的寒冷与静谧;而冬岭上留下的火痕,则是季节更替的痕迹,既展示了自然的力量,也隐含着时间的流逝。

“石阁岏巑起,心情委曲难。”这两句转而描写僧人心境的变化。随着山路的崎岖不平,石阁逐渐升起,仿佛是自然界的挑战,也象征着内心的挣扎与复杂情感。这里不仅反映了物理空间的艰难,也暗喻了修行过程中的心路历程。

最后,“几多行役意,都作住山看。”这句话总结了整个旅程的感受,表达了僧人对行旅生活的深刻理解。他将旅途中的种种艰辛与挑战,都视为修行的一部分,最终以平静的心态看待这一切,体现了佛教中“以苦为师”的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内心独白,展现了僧人在旅途中对自然、自我以及修行的深刻感悟,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

作者介绍

释今无
朝代:明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题宋杨大年山景二首·其二

蒲柳萧条秋晚,错漠江南远村。

碛月照人无寐,翻江要湔泪痕。

(0)

题刘文伟府判收藏山庄夜归图

盘桓长松树,莽苍归薄暮。

惟应门外山,见我蹇驴去。

泠泠野水声,候子庄山路。

亦有东邻僧,分卧清寒处。

(0)

和康里子山韵

洞深春早透兰芽,窗晓云香乱海霞。

万丈红尘飞不到,紫箫吹绽碧桃花。

(0)

赠歌者号梅芳二首·其二

玉骨冰清过岁寒,可怜蜂蝶已成团。

如何不解相如渴,散尽江南一点酸。

(0)

春词

深宫尽日垂珠箔,别殿何人度玉筝。

白面内官无一事,隔花时听打毬声。

(0)

马上偶成

秋水芙蓉淡淡妆,平湖昨夜有新霜。

人间女子空自好,马上郎君不暇狂。

十二玉楼空薄命,三千客路尽他乡。

上林白雁无消息,欲向何人寄断肠。

(0)
诗词分类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诗人
程敏政 陈献章 韩淲 杜甫 刘崧 范成大 邓云霄 朱熹 黄庭坚 顾璘 李白 顾清 方回 丘逢甲 周紫芝 杨士奇 李梦阳 张耒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