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僧归蜀》
《送僧归蜀》全文
宋 / 释广闻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脱得南方马群相逢无法可呈君。

看侬百衲袈裟上,半是吴云半楚云。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百衲(bǎi nà)的意思:形容事物破烂、不堪。也用来形容文笔繁杂、杂乱无章。

袈裟(jiā shā)的意思:指佛教僧人穿的衣服,也用来比喻假装虔诚或伪装自己。

马群(mǎ qún)的意思:指马匹成群结队地奔驰的景象。

南方(nán fāng)的意思:指地理上的南方地区。

无法(wú fǎ)的意思:无法指无法做到、无法实现某种愿望或目标。

相逢(xiāng féng)的意思:指两个人在某个地方、某个时间相遇。

云半(yún bàn)的意思:指云彩只占了一半天空,形容天气阴沉,预示着可能发生不好的事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即将返回蜀地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人的行旅状态和内心世界。

首句“脱得南方驴马群”,生动地刻画了僧人离开南方,摆脱了尘世的束缚,骑着驴马,踏上旅途的形象。这里的“驴马群”象征着世俗生活的羁绊,而“脱得”二字则表达了僧人摆脱这些束缚后的轻松与自由感。

次句“相逢无法可呈君”,在旅途中偶遇他人,但僧人却觉得无法向对方展示或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既体现了僧人内心的深沉与神秘,也暗示了他与世俗世界的隔阂。

后两句“看侬百衲袈裟上,半是吴云半楚云”,将镜头聚焦于僧人的衣着——百衲袈裟。百衲袈裟是僧侣身份的象征,由多块布料缝合而成,代表着僧人经历过的风霜与修行的痕迹。诗人巧妙地将袈裟上的图案比喻为“吴云”和“楚云”,“吴”和“楚”分别代表了古代的两个地区,这里借以象征僧人来自不同的地方,经历了各地的风土人情与文化影响。同时,“吴云”和“楚云”也寓意着僧人内心的广阔与自由,仿佛云游四海,无拘无束。

整首诗通过僧人的行旅经历,展现了其内心的平静与超脱,以及对过往经历的深刻反思。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隐喻,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僧人独特的世界观和精神追求。

作者介绍

释广闻
朝代:宋

释广闻(一一八九~一二六三),赐名佛智,号偃溪,俗姓林,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年十五从智隆于宛陵光孝寺。十八受具戒。八年,住育王山广利禅寺。十一年,住净慈报恩光孝禅寺。宝祐二年(一二五四),住景德灵隐禅寺。四年,住径山兴圣万寿禅寺。景定四年卒,年七十五。为南岳下十八世,浙翁琰法嗣。有《偃溪广闻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林希逸撰《塔铭》。 释广闻诗,以辑自《语录》者及其中单编之诗依原卷次编为两卷。
猜你喜欢

后秋兴八首中秋十九日,暂回村庄而作·其三

五岭三湘皓景晖,西方谁谓好音微?

乌瞻华屋谋重止,燕语雕梁悔别飞。

妖鼠浮江占地改,岁星去国报天违。

高曾奕叶恩波在,忍忘乘坚与策肥。

(0)

立冬后赏菊十首·其八

庐山重九节,送酒有江州。

不是陶元亮,花神枉献秋。

(0)

鹿门寺怀庞德公

鹿门风致念经旬,几度怀贤欲访频。

陇上辍耕闻好语,山中遗迹问何人。

翠微夜雨来僧閤,红烛深杯话隐沦。

多少英雄争战事,襄阳耆旧却输君。

(0)

南川别墅四首·其四

勒马斜阳渡汉川,风波回首信天缘。

身随蜀相躬耕后,心出羲爻未画前。

玉粒香粳添日膳,草茵松榻饱宵眠。

儿曹更祝公强健,尽道今年胜旧年。

(0)

过彭城

山入彭城势颇崇,古来争战几英雄。

台荒戏马怜西霸,庙剥残碑忆沛公。

涛尚不平声喷石,花犹含笑影摇空。

挐舟未到安流处,铁笛谁吹落照中。

(0)

将出京留别诸明公次屠亚卿元勋先生见赠韵三首·其二

胄监三年录腐儒,宫墙仰见圣规模。

忙来行李轻千里,老去烟波负五湖。

礼乐河间疑可复,文章西汉岂终无。

襄阳此去知何补,空有狂言落帝都。

(0)
诗词分类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诗人
陈著 楼钥 司马光 吕本中 释印肃 谢榛 马钰 曹勋 陈曾寿 孙蕡 吴芾 岳珂 许南英 黄景仁 邹浩 文徵明 元好问 刘禹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