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水朝含墨,流萤夜聚书。
- 鉴赏
这首诗是南北朝时期文学家庾信的作品,属于奉和永丰殿下言志诗十首中的第五首。全诗通过对古代六艺、儒学经典的赞美,以及对书法碑文的赏析,表达了诗人对于学习和文化的热爱。
"托情忻六学,游目爱三馀"一句中,“六学”指的是古代六种基本修养或艺术:礼、乐、射、御、书、数。这里“忻”意为喜悦,诗人表达了对这些传统文化的喜爱和追求。三馀则是指儒家经典《易》、《书》、《春秋》,诗人以游目致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覆局能悬记,看碑解暗疏"一句,说明了诗人的学习能力强,能够理解和记住复杂的知识,并且通过观察碑文能够解开其中深奥的含义。
接着,“讵尝游魏冉”提到了历史上的两位学者魏晋之时的著名学者魏征与冉季子,他们都以学问高深而闻名。诗人通过对他们的提及,表达了自己对于知识和学术追求的向往。
"?时说范雎"中的“?”是原文中的一个不明字,因为年代久远,可能已经无法辨识。此处应该是一个特定的人物或事件,但由于文字缺损,难以准确解读。
最后两句,“池水朝含墨,流萤夜聚书”则描绘了一幅诗人在自然中沉浸于笔墨和书籍的景象。池水中含有墨色,可能是指诗人的书法实践;而“流萤夜聚书”,则是描述了诗人在夜晚伴随着萤火虫的光芒,专心致志地阅读和收集书籍。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古代学术文化的赞美,以及个人对于学习和艺术追求的热情,展现了诗人崇尚传统、渴望知识的高洁情操。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隐雾亭
春花秋月入诗篇,白日清宵是散仙。
空捲珠帘不曾下,长移一榻对山眠。
春朝闲步
休沐乘闲豫,清晨步北林。
池塘藉芳草,兰芷袭幽衿。
雾中分晓日,花里弄春禽。
野径香恒满,山阶笋屡侵。
何须命轻盖,桃李自成阴。
见宋拾遗题名处感而成诗
窜逐穷荒与死期,饿唯蒿藿病无医。
怜君更抱重泉恨,不见崇山谪去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