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出自宋代禅宗诗人释德洪之手,名为《汾阳十智同真二首(其二)》。诗中以“十智同真”为题,探讨了佛法的精义与修行之道。
首句“十智同真选佛科”,以“十智”象征佛教中的十种智慧,强调在选择佛法修行时,应以真实的智慧为指引,而非外在的形式或虚名。这里的“选佛科”可能暗指在众多佛法路径中,如何甄别和选择适合自己的修行方法。
次句“汾阳佛法本无多”,提到汾阳(地名,与禅宗大师汾阳善昭有关)的佛法,并非繁复难懂,而是简单而直接,强调佛法的核心在于实践与领悟,而非文字的堆砌。
第三句“爱心竭处寻真智”,指出在修行过程中,真正的智慧并非一开始就存在,而是在彻底放下私心杂念,即“爱心竭处”时,自然流露出的真知灼见。这里强调了修行者需要通过内心的净化,才能达到更高层次的觉悟。
最后一句“面目分明会也么”,意味着当修行者真正理解并实践佛法时,他们的言行举止将展现出清晰的智慧之光,如同明镜照物,一切了然于胸。这不仅是对自身修行成果的肯定,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启示,表明真正的智慧是可以通过个人的言行举止体现出来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深刻地阐述了佛法修行的本质——从内心深处寻找真智,通过实践展现智慧,最终达到心灵的纯净与觉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和钱员外禁中夙兴见示
窗白星汉曙,窗暖灯火馀。
坐卷朱里幕,看封紫泥书。
窅窅钟漏尽,曈曈霞景初。
楼台红照曜,松竹青扶疏。
君爱此时好,回头特谓余。
不知上清界,晓景复何如。
和汴州令狐相公新于郡内栽竹百竿拆壁开轩旦夕对玩偶题七言五韵
梁园修竹旧传名,园废年深竹不生。
千亩荒凉寻未得,百竿青翠种新成。
墙开乍见重添兴,窗静时闻别有情。
烟叶蒙笼侵夜色,风枝萧飒欲秋声。
更登楼望尤堪重,千万人家无一茎。
答林泉
好住旧林泉,回头一怅然。
渐知吾潦倒,深愧尔留连。
欲作栖云计,须营种黍钱。
更容求一郡,不得亦归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