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清平乐·其一》
《清平乐·其一》全文
宋 / 张元干   形式: 词  词牌: 清平乐

乱山深处。雪拥溪桥路晓日乍明催客去。

惊起鸦翻树。翠衾香暖檀灰。一枝想见疏梅。

凭仗东风说与,画眉人共春回。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翠衾(cuì qīn)的意思:指翡翠色的被褥,比喻富贵、华美的生活。

东风(dōng fēng)的意思:东风是指从东方吹来的风,引申为春风,也比喻好消息、繁荣的前兆。

风说(fēng shuō)的意思:指风传言、风传消息,形容谣言或传闻的广泛传播。

画眉(huà méi)的意思:指人为了美化自己的容貌而修饰眉毛,比喻虚饰外表,掩盖本质。

惊起(jīng qǐ)的意思:突然惊醒或惊动

凭仗(píng zhàng)的意思:凭仗指依靠、依赖的意思,表示依仗某种条件或力量来达到目的。

桥路(qiáo lù)的意思:桥路是指搭建起不同地方之间的联系或沟通的途径或手段。

深处(shēn chù)的意思:指深远的地方或内心深处。

想见(xiǎng jiàn)的意思:希望见到某人或某物。

晓日(xiǎo rì)的意思:指黎明时分的太阳,比喻新的希望和未来的曙光。

鸦翻(yā fān)的意思:形容数量极多,混乱不堪。

一枝(yī zhī)的意思:指独一无二的、与众不同的一支。

画眉人(huà méi rén)的意思:指善于画眉的人,比喻善于伪装或欺骗的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元干的《清平乐·其一》,是一首描写早春景色的绝句。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在乱山深处独居时的幽静情怀和对春天到来的期待。

“乱山深处”开篇即设定了一种隐逸的氛围,“雪拥溪桥路”则展示了初春时分,雪后的宁静与寒冷。接着,“晓日乍明催客去”描绘出一幅黎明时分,阳光渐渐穿透云层,驱散夜幕,给人以温暖和希望的画面,同时也是一种对外界的无奈离别。

“惊起玉鸦翻树”中,“玉鸦”形象美丽,通过它的惊飞传递出一种生机勃勃、动静结合的意境。“翠衾香暖檀灰”则转向室内生活,展现了诗人对温暖舒适生活的享受和追求。

“一枝想见疏梅”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渴望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期待。最后,“凭仗东风说与,画眉人共春回”则是诗人在春风的怂恿下,与那位能理解他情怀的人共同欣赏春光,描绘眉目的意象,传达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春天美好的珍惜。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幽远,通过对早春景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

作者介绍
张元干

张元干
朝代:宋   字:仲宗   号:芦川居士   籍贯:真隐山   生辰:1091年—约1161年

张元干(1091年—约1161年),字仲宗,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历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曾赋《贺新郎》词赠李纲,后秦桧闻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卒年约七十,归葬闽之螺山。张元干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
猜你喜欢

答曼叔惠小松之什

苍苍首山颠,偃蹇老松亚。

清露落其实,翠鬣幽石罅。

故人知我好,移种及茅舍。

谁谓尔干微,千尺自拱把。

生虽春草齐,气与凡木谢。

欲知潇洒力,来对风月夜。

(0)

晚坐同杨文叔赋

浮云忽已没,仰视天正碧。

凉风落我庭,燕子飞不息。

门无车马宾,巾屦得自适。

顾惭无所为,乐此朝与夕。

(0)

送宋钧秀才落第还乡

漆雕不肯仕,仲尼悦其然。

乃知君子学,躁进非所先。

去圣邈千载,兹风复谁传。

趋营不自反,廉耻一以捐。

爱君抱冲淡,荣利不可迁。

读书本仁义,洞见末与颠。

失志不为辱,谋道方复坚。

临分求规言,顾我昧所宣。

愿君崇远业,无愧古人贤。

(0)

和仲巽诮京尘

轻如游泛坌如驰,朝雨才暗暮即飞。

常恐旱风增气势,却教晴日损光辉。

衣缁京洛言何验,缨濯沧浪志尚违。

此物无情君莫诮,九衢声利走轮騑。

(0)

同子华仲连二兄游湖

浊酒非陶令,方池似习家。

放船风动柳,著岸水涵花。

对影情无极,高歌兴转赊。

群鸟思共济,何必问仙槎。

(0)

登城楼呈子华

麦苗黄熟稻苗青,饷妇耘夫笑语声。

楼上清风帘箔静,田间白水鹭鸥轻。

展亲会集从容乐,娱老讴吟放旷情。

羽孽渐消民食足,更无馀事计亏成。

(0)
诗词分类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诗人
曹彦约 沈约 李峤 何绍基 周霆震 张舜民 倪瓒 康有为 陈寅恪 李慈铭 顾贞观 司空图 唐庚 倪元璐 张问陶 郑清之 吴融 夏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