浊水因何发,流来五里林。
鵁鶄鸂鶒少,苦竹刺藤深。
依草寻诗坐,缘花贳酒斟。
这首诗描绘了五里林的自然环境与诗人在此地的体验。首句“浊水因何发”,以疑问开篇,引人思考水流的源头与状态,暗示了环境的复杂与变化。接着“流来五里林”点明地点,带出了一种深入探索的氛围。
“鵁鶄鸂鶒少,苦竹刺藤深”两句,通过描述稀少的水鸟和茂密的竹林,展现了林中的静谧与原始风貌,同时也暗示了探索的不易与挑战。
“依草寻诗坐,缘花贳酒斟”则展现了诗人的生活态度与情趣,他不仅在自然中寻找灵感,还借酒助兴,享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乐趣。
最后,“西风吹鬓发,泥泞苦相侵”描绘了诗人面对自然环境的真实感受,西风起,吹动了他的鬓发,而泥泞的道路则让他感到困扰,但这种自然界的挑战并未减损他的兴致,反而增添了诗中的情感深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人物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探索精神,以及在自然环境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态度。
吴囿游回日将暮,解缆随流认归路。
炮虾劈蟹聊具觞,临觞缓领舟行趣。
须臾璧月丽中天,照见长江隔江树。
满目秋光尽画图,中流击楫为君赋。
魏主诗台久已颓,壮观亭子空烟雾。
白沙江村不可寻,青莲高楼在何处。
但见江声日夜流,征鸿又向江南去。
江乡传舍今独存,我辈登临畅遐顾。
褰裳远引且未能,旷怀每借江山吐。
况复尊中酒不空,良辰恰与名园遇。
诸君此日须尽欢,莫使林峦笑空度。
阳燧烧空烈炎毒,倒喝亲看人代速。
芭蕉短尽桐叶焦,使我窗前草无绿。
愁死不遑遑计他,惊魂定后思娱目。
浣花老翁平生居,到处先栽数竿竹。
子猷不教一日无,坡仙宁可食无肉。
为爱虚中节复坚,森萃凉飙戛寒玉。
亭亭翠干齐荣枯,精神不畏霜风酷。
我性爱竹逾诸公,尘垢兼须竹浣浴。
相对静夜两忘言,明月高秋伴幽独。
苍根亲许移上林,讵有成言久不复。
君不见眼前繁卉渐枯凋,萧萧飒飒随狂飙。
老夫对此心烦劳,安得劲节排云霄。
执懿筐,遵微行。掺掺女手,爰采柔桑。
桑萎蚕馁心徬徨。蚕成茧,缫沸汤。缫丝白,白于霜。
凭君染赤染黑染青黄。
蚕在釜中泣,唯愿天下黄耇台背,安且燠,无冻伤。
王侯贵介,衮衣绣绂,佩玉鸣珰。威仪秩秩相煇煌。
纵死鼎镬职所当。
念之哉,勿但供娈童嬖媵,逞丽质,斗鲜裳。
吴歌楚舞断人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