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虞杂取米盐琐事,成二十四诗,余读而悲之,勉答其半,韵既不次,语复不伦。亦犹杜陵野老同元使君春陵行,非敢云属和也·其十二炭》全文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镬汤(huò tāng)的意思:指热闹非凡的场面或繁忙的局面。
见说(jiàn shuō)的意思:指被人传颂或议论,形容某人的名声或事迹广为人知。
具在(jù zài)的意思:形容某种特质或状况在某人身上具备或存在。
枯木(kū mù)的意思:指干瘪、干枯的树木,比喻衰老或者失去生机。
炉炭(lú tàn)的意思:比喻亲密的朋友或亲人。
蒲团(pú tuán)的意思:指坐垫、座垫,也比喻坐得稳当、安稳。
三冬(sān dōng)的意思:形容寒冷的冬天。
未曾(wèi céng)的意思:从未、从来没有
在家(zài jiā)的意思:指人在家中,不外出或不出远门。
在家僧(zài jiā sēng)的意思:指在家修行的僧人,比喻不出世修行而在家中修行的人。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在家修行的僧人,他坐在蒲团上,在枯木岩前静坐。诗中提到,即使在寒冷的冬季,这位僧人也感受不到温暖,他的内心如同被沸水和炭火冷却的冰块一般。通过这样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僧人生活状态的同情与理解。
诗中的“蒲团一具在家僧”形象地勾勒出僧人的生活环境,简单而朴素。接着,“枯木岩前得未曾”则暗示了僧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仿佛与外界的喧嚣隔绝开来。而后,“见说三冬无暖气,镬汤炉炭冷于冰”这两句是全诗的核心,通过对比,强调了僧人面对严寒时内心的冷静与坚定,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无奈与孤独。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人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内心世界,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对僧人精神追求的理解与共鸣。诗的语言虽不拘泥于传统韵律,但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