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五丁峡》
《五丁峡》全文
明 / 薛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巨峡二千里天开万年

泉飞林杪雨,云合中天

水桥频度,层崖石乱悬。

梁州禹迹,缪矣五丁传。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梁州(liáng zhōu)的意思:指人才辈出、英雄辈出的地方。

林杪(lín miǎo)的意思:指树木茂盛的景象,形容草木葱茏、景色美丽。

频度(pín dù)的意思:表示事物发生的次数或频率。

千里(qiān lǐ)的意思:指很远的距离。

水桥(shuǐ qiáo)的意思:水桥是指在水面上行走,形容人的能力高超,轻松自如。

天开(tiān kāi)的意思:指天地开阔,形势豁然开朗。

万年(wàn nián)的意思:长时间,永远。

五丁(wǔ dīng)的意思:指的是五个人中最弱小、最不起眼的一个。

禹迹(yǔ jì)的意思:指古代传说中大禹治水时留下的痕迹,比喻善政的印迹或治理事物的痕迹。

云合(yún hé)的意思:指众多的人或事物集中在一起,形成庞大的力量或规模。

中天(zhōng tiān)的意思:指太阳高悬在天空中央,形容光明照耀、非常明亮。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五丁峡的壮丽景色,诗人薛瑄以雄浑的笔触,展现了峡谷的宏伟与自然的鬼斧神工。

“巨峡二千里,天开几万年。” 开篇即以夸张的手法,描绘出峡谷的广阔与时间的久远,仿佛在说这峡谷自天地开辟之初便已存在,历经数万年而不变,展现出大自然的永恒与神秘。

“泉飞林杪雨,云合管中天。” 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峡谷内的景象,泉水从高耸的山林间飞溅而出,如同雨点般洒落,而云雾则在峡谷的低处汇聚,仿佛是天空之中的管中云海。这里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现象赋予了生命,使得画面更加生动。

“一水桥频度,层崖石乱悬。” 描述了峡谷中的桥梁与岩石,水流不断穿越峡谷,而桥则是人们跨越峡谷的通道。层叠的山崖上,岩石错落悬挂,既展示了自然的险峻,也体现了人类智慧的结晶。

“梁州旧禹迹,缪矣五丁传。” 最后两句提到了古代的传说,梁州是古代地名,禹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这里暗示着五丁峡的历史悠久,与古代的神话传说有关联。五丁传说是关于开山辟路的故事,这里的引用,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也表达了对自然力量和人类勇气的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五丁峡的壮美与神秘,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薛瑄

薛瑄
朝代:明

薛瑄(1389年8月20日—1464年7月19日),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里望乡平原村人)人。明代著名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河东学派的创始人,世称“薛河东”。薛瑄继曹端之后,在北方开创了“河东之学”,门徒遍及山西、河南、关陇一带,蔚为大宗。其学传至明中期,又形成以吕大钧兄弟为主的“关中之学”,其势“几与阳明中分其感”。清人视薛学为朱学传宗,称之为“明初理学之冠”,“开明代道学之基”。高攀龙认为,有明一代,学脉有二:一是南方的阳明之学,一是北方的薛瑄朱学。。其著作集有《薛文清公全集》四
猜你喜欢

丙辰除夕立春同伯兄儿孙集先祠

龙飞丙岁绚龙光,腊去春来两斗忙。

万户竹声开竹叶,三阳梅岭见梅芳。

忽思椿树音容远,却喜杏坛俎豆香。

但愿弟兄频聚首,云仍奕世重羹墙。

(0)

吾父崇祀乡贤志喜四首末一道耑谢诸友·其四

吾翁雅志重彝伦,九十年间草莽臣。

幸附青云推月旦,却教黄壤转精神。

纶綍功名犹是幻,春秋登豆始为真。

繇来戴德轻环草,愿早鹏飞翊圣人。

(0)

长至送张杳宇贺六十回镛

知非又度十年春,杖履遥询放逐臣。

三月论心多眷恋,一阳分手倍精神。

柳条渐吐青山色,梅蕊争研白发新。

此去君家腾剑气,龙光射斗自振振。

(0)

三月三日曾封君张比部邀阮令公登凤皇台·其二

佳序正逢三月三,仙郎直指南郊南。

春光明媚来天地,霖雨江山洗瘴岚。

幸托龙门浮绿蚁,敢云凤渚附青骖。

一痕初月归舟影,惹得讨成属太函。

(0)

秋日同黄思元邀黄明府游凤皇台席毕又与思元对酌·其二

有美仙郎彩鹢翔,江楼兄弟对河梁。

醉来箕踞仍呼酒,话到心知复举觞。

但借芳辰饶乐事,况逢湛露润诗肠。

归身疑在星辰上,海阔天空兴更长。

(0)

别驾刘景华甫下车即署海阳篆不三月以入觐行漫赋五绝为赠·其三

玄冬雨雪正纷纷,一骑冲寒不忍闻。

但得五云天渐近,满头红日有馀曛。

(0)
诗词分类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诗人
姚燮 彭孙贻 白居易 赵蕃 梅尧臣 程敏政 陈献章 韩淲 杜甫 刘崧 范成大 邓云霄 朱熹 黄庭坚 顾璘 李白 顾清 方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