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全文
- 鉴赏
这首诗名为《感遇》,由明代诗人胡奎所作。诗中通过对比“宋人得燕石,藏之以为宝”与“白璧人不知,荆山空自老”的情景,表达了对世态炎凉和人才被埋没的感慨。
前两句“宋人得燕石,藏之以为宝”,描述了古代一位宋人偶然得到一块燕地的美石,他将其视为珍宝,精心收藏。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以“燕石”象征着不为人知的才华或珍贵的资源。
后两句“白璧人不知,荆山空自老”,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白璧,即白玉,比喻的是真正的珍宝或杰出的人才;荆山,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产玉之地,象征着孕育人才的环境。这两句诗意在表达,尽管荆山(象征着人才辈出的地方)依然存在,但真正的人才却往往不被人识,就像白玉深藏于地下,无人发现其价值,最终只能默默无闻,荆山也因人才未被发掘而显得空自老去。
整首诗通过这一系列的对比和象征,深刻揭示了社会中存在的对人才的忽视和浪费现象,以及对真正价值未能得到应有认可的遗憾。胡奎以简洁而富有寓意的语言,传达了对公平公正、重视人才的社会理想的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