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鬓毛(bìn máo)的意思:指额角两侧的头发,用来比喻年龄。
冰期(bīng qī)的意思:比喻事物停滞不前,没有进展或发展缓慢。
登高(dēng gāo)的意思:指登上高山或高楼,比喻达到较高的位置或境地。
复还(fù huán)的意思:还回去,归还。
后山(hòu shān)的意思:后山是指在关键时刻能够提供支持和帮助的后盾。
今来(jīn lái)的意思:指现在、近来的时候。
瀑布(pù bù)的意思:指水从高处直接落下的景象。
骐骥(qí jì)的意思:形容卓越的才能或杰出的人物。
啼号(tí háo)的意思:形容哭声悲痛悲切。
天颜(tiān yán)的意思:指人的面容、神态,也指人的名誉、声誉。
天山(tiān shān)的意思:指巍峨壮丽、高不可攀的山峰,也可比喻高尚的人品和伟大的事业。
惘惘(wǎng wǎng)的意思:形容心情迷茫、不知所措。
往复(wǎng fù)的意思:来回行走或进行的动作。
行远(xíng yuǎn)的意思:指能够走得远,取得成功或成就。
瑶池(yáo chí)的意思:指美丽的地方或美人。
夜深(yè shēn)的意思:指夜晚时间已经很深,表示时间已经很晚了。
雨后(yǔ hòu)的意思:指雨后天晴,雨过天晴,形容事情经过困难或逆境后,出现好转或变得更好。
远方(yuǎn fāng)的意思:指离自己较远的地方或时间。
月下(yuè xià)的意思:指在月光下的情侣约会或者谈心的情景。
云中(yún zhōng)的意思:形容事物难以捉摸或虚无缥缈。
真是(zhēn shì)的意思:表示事物的真实性或确实性。
- 鉴赏
这首诗《三十五年八月十二日,夜宿天池上灵山道院,不寐有作》是于右任先生在清末近现代初时期的作品。通过诗中的描绘,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联“飞度天山往复还,今来真是识天颜”,开篇即以壮阔的景象展现,诗人仿佛穿越了天山的重重山脉,历经往返,终于得以亲见天地之颜,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生命旅程的感慨。
颔联“云中瀑布冰期雪,月下瑶池雨后山”,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眼中的自然景观。瀑布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仿佛是冬日的冰雪凝结而成;而瑶池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宁静,雨后的山峦则增添了几分清新与神秘。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和谐,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颈联“行远方知骐骥贵,登高那计鬓毛斑”,转而从自然景观过渡到对人生的思考。诗人通过比喻,指出只有经历了长途跋涉,才能真正认识到骏马的珍贵;同样,只有站在高处,才能不被岁月的痕迹所困扰。这不仅是对个人成长经历的反思,也是对人生价值的深刻领悟。
尾联“夜深惘惘情难已,万木啼号有病杉”则以深夜的静谧和万木的哀鸣收尾,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氛围。夜深人静之时,诗人的情感难以平息,甚至能听到病态杉木的哀鸣,这种情境既是对自然生命的关注,也是对内心情感的抒发。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对人生意义的探索以及对内心情感的细腻表达。于右任先生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想,将自然与人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得这首诗具有了超越时空的魅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江行望岸上诸山
长江趋东南,连山峙其外。
平流淡无姿,群有静含态。
青岑生白云,苍衣约皓带。
荟蔚蔽崟崎,青葱翳松桧。
安得一攀跻,令我访胜概。
搴林摘瑶英,倚石窥寒濑。
幽境不可寻,长风催行迈。
回首望众山,苍苍但烟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