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丛桂开,香荫笼数亩。
黄粒肥于豆,苍枝大如肘。
忽悟客燕城,老桂何从有。
以手急扪摸,验是真花否。
颇觉花非花,不悟手非手。
一梦杂惺迷,真妄谁能剖。
不悟(bù wù)的意思:不理解或不明白
何从(hé cóng)的意思:表示不知道从何处选择、决定或行动。
扪摸(mén mō)的意思:触摸、摸索
梦中(mèng zhōng)的意思:指在梦中,不真实的情景或境况。
梦花(mèng huā)的意思:指虚幻的事物或美好的事物只存在于梦中,现实中无法实现。
岂惟(qǐ wéi)的意思:不仅仅是,不只是
试问(shì wèn)的意思:用于引出问题或者表示询问的措辞
事实(shì shí)的意思:真实存在的情况或事件
诗友(shī yǒu)的意思:指喜爱诗词的朋友,也指志同道合、共同欣赏诗词的朋友。
逍遥(xiāo yáo)的意思:形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无所羁绊。
折柬(shé jiǎn)的意思:指写信时折叠成简短的纸条。
这首《梦花》由明代诗人袁宗道所作,通过梦境中的奇遇,探讨了现实与虚幻之间的界限,以及对自我认知的深刻反思。
首句“梦中丛桂开”,描绘了一幅在梦中,桂花丛中绽放的画面,营造出一种超脱现实的梦幻氛围。接着,“香荫笼数亩”进一步渲染了梦境的浓郁香气和广阔空间感,仿佛置身于一片被桂花香气笼罩的广阔天地之中。
“黄粒肥于豆,苍枝大如肘”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桂花的果实与豆子、枝干与人的手臂进行比较,既展现了桂花果实的丰盈与枝干的粗壮,也暗示了梦境中的事物与现实世界的差异。
“一笑开清樽,折柬邀诗友”描绘了诗人与朋友共享美酒、吟诗作对的场景,体现了梦境中的欢愉与诗意。然而,“忽悟客燕城,老桂何从有”一句,笔锋一转,诗人突然意识到自己身处异乡,而梦中的老桂树似乎无处寻觅,引发对梦境真实性的质疑。
“以手急扪摸,验是真花否”表现了诗人试图通过触摸来验证梦境的真实性,但最终却陷入了自我辨识的困惑之中。“颇觉花非花,不悟手非手”表达了对自我身份和现实世界的怀疑,暗示了梦境与现实之间界限的模糊。
“一梦杂惺迷,真妄谁能剖”总结了梦境的混沌与迷惑,提出了对梦境与现实真假难以分辨的感慨。“岂惟夜梦花,亦有昼生柳”进一步扩展了这一主题,指出不仅夜晚的梦境中会出现奇异景象,白天也可能产生类似的真实错觉或幻象。
最后,“此事实难知,试问逍遥叟”表达了对这一现象的无奈与寻求解答的愿望,将问题留给智慧的“逍遥叟”,暗示了对人生哲理的探索与思考。
整首诗通过梦境的描述,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情感体验、哲学思考等多个层面,展现了诗人对现实与虚幻、自我与外界关系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人生本质的追问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