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扁舟(piān zhōu)的意思:指小巧轻便的船只,也用来比喻身世低微或贫寒的人。
草庐(cǎo lú)的意思:指简陋的茅草屋,比喻简陋的住所或生活环境。
筌意(quán yì)的意思:筌意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通过细微的迹象或暗示,推测出事物的真实意图或内涵。
山人(shān rén)的意思:指居住在山中的人,也泛指远离尘嚣、隐居山林的人。
忘筌(wàng quán)的意思:忘记了渔网,却记得了渔框。比喻人只记住了一部分,而忽略了其他重要的事情。
萧疏(xiāo shū)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稀疏、冷落、荒凉。
异书(yì shū)的意思:
珍贵或罕见的书籍。《后汉书·王充传》“著《论衡》八十五篇” 李贤 注引 晋 袁山松 《后汉书》:“ 充 所作《论衡》,中土未有传者, 蔡邕 入 吴 始得之,恒秘玩以为谈助。其后 王朗 为 会稽 太守,又得其书,及还 许 下,时人称其才进。或曰:‘不见异人,当得异书。’”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典籍》:“秘书监 牛宏 表请分遣使搜访异本,每书一卷,赏縑一疋,校写既定,本还其主,由是人间异书,往往间出。” 宋 苏轼 《次韵韶倅李通直》之二:“欲从 抱朴 传家学,应怪 中郎 得异书。”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四篇:“文人好逞狡獪,或欲夸示异书……故往往託古籍以衒人。”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远方访客相遇的情景,以及在秋日里静谧的山居生活。首句“有客扁舟问草庐”,生动地展现了访客乘着小舟前来探访的情景,草庐则暗示了诗人隐居的生活状态。次句“窗前梧叶正萧疏”,通过描写窗外梧桐叶的稀疏,营造出秋天特有的清冷氛围,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接着,“山人已得忘筌意”一句,借用了庄子《外物》篇中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已经领悟到“忘筌”的境界,即超越了形式与手段,达到了心灵的自由与超脱。这里的“忘筌”比喻超越了表面的形式,达到了更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和理解。
最后一句“不复从君乞异书”,则进一步展示了诗人对知识的态度,他不再寻求外在的知识或书籍来丰富自己,而是已经内在地达到了一种满足与自足的状态。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体悟,也反映了其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自我实现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场景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生命态度和精神世界,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