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其一》全文
- 翻译
- 谁在深红色帷帐前向马融致敬?
他恐怕已经羞于面对孩子们了。
- 注释
- 绛帐:深红色帷帐,古代学宫中讲学的地方,代指学问渊博的老师。
马融:东汉学者,以博学多才著称。
羞面:感到羞愧,不好意思。
儿童:这里暗指无知的年轻人。
头颅丑:比喻自己的学识浅薄或形象不佳。
枉用:白白地,徒然。
文章:这里指学问、文章才华。
杀李公:传说李陵因写文章讽刺汉武帝而被杀,此处借指因学问招致灾祸。
- 鉴赏
这首诗名为《咏史(其一)》,出自宋代诗人孙应时之手。诗中通过对古人故事的咏叹,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独特看法。
“绛帐何人拜马融”,此句描写的是古代名士马融受到人们的尊崇,其地位如同高悬的红色帷幕(绛帐)一般显赫。这里通过“何人”二字,反衬出马融的声望之大,以及他在当时被人敬仰拜服的情景。
“已应羞面见儿童”,这句则透露出诗人孙应时对历史上的某些人物评价不高,觉得他们在后世小孩子面前也感到羞愧。这里的“羞面”表达了作者对这些人的轻蔑态度。
“早知自照头颅丑”,此句是说诗人早已认识到自己外貌上的不足,用“头颅丑”形象地描绘出这种自我认知。同时,“自照”一词也表现了作者的自省之意,暗示他对于自己的才华和品格有着深刻的反思。
“枉用文章杀李公”,这句诗则指的是历史上某些人滥用文字武器伤害他人,特别是“杀”字,显示出这种攻击行为的严重性。这里的“李公”可能特指某位被不公正评价的人物,也有可能泛指那些因文章而遭受不幸的士人。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才华与品德、名誉与真实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同时,它也展示了孙应时对于文字力量的警醒,以及他对那些滥用文学才能伤害他人的批判态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