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次 韵 赵 俞 宣 德 石 博 山 香 台 宋 /曹 彦 约 水 骨 苔 痕 洞 穴 开 ,龙 腾 波 涌 碧 崔 嵬 。烟 云 静 向 林 中 起 ,风 雨 飞 从 海 上 来 。江 外 庐 峰 倾 瀑 布 ,日 边 鳌 顶 对 蓬 莱 。几 经 后 火 今 犹 在 ,拂 拭 还 看 贮 劫 灰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兵火(bīng huǒ)的意思:指战争的火焰,也指战火、兵戈之间的战争状态。
崔嵬(cuī wéi)的意思:形容山峰高耸,非常险峻。
顶对(dǐng duì)的意思:指直接面对或直接对决。
洞穴(dòng xué)的意思:指在洞穴中居住或生活。
风雨(fēng yǔ)的意思:风雨是一个形容词词组,用来形容困难、艰险的境遇或艰苦的环境。
拂拭(fú shì)的意思:拂拭指轻轻地擦拭或扫除。形容对事物进行细致的处理或整理。
海上(hǎi shàng)的意思:指在海上,常用来形容船只在海上航行。
几经(jǐ jīng)的意思:经历了数次的变化、转折或困难。
江外(jiāng wài)的意思:指离开江河边,即离开熟悉的环境。
劫灰(jié huī)的意思:指盗墓、掘坟。
龙腾(lóng téng)的意思:形容龙飞腾跃或事业蒸蒸日上。
蓬莱(péng lái)的意思:指令人向往的美好乐园或理想境地。
瀑布(pù bù)的意思:指水从高处直接落下的景象。
日边(rì biān)的意思:指日出的地方,也指东方。
上来(shàng lái)的意思:指事物从下往上或由远处移动到近处。
水骨(shuǐ gǔ)的意思:形容人的骨骼柔软,没有力气。
苔痕(tái hén)的意思:指在石头或墙壁上长出的青苔,比喻事物经过长时间的沉淀留下的痕迹。
腾波(téng bō)的意思:指水面上的波浪起伏,比喻形势瞬息万变。
- 翻译
- 水中的骨骼和苔藓痕迹揭示了洞穴的存在,龙腾般波涛汹涌,碧绿的山峦巍峨壮观。
烟云静静地升起在林间,风雨仿佛从海边飞驰而来。
远处庐山的瀑布倾泻而下,太阳照耀下的鳌顶相对着传说中的蓬莱仙境。
历经战火洗礼,这景致依然留存,擦拭后仍可见历史的尘埃。
- 注释
- 水骨:形容水中的石头或洞穴结构。
苔痕:青苔的痕迹。
洞穴:地下的空洞或缝隙。
龙腾:形容水流如龙跃动。
崔嵬:形容山势高大险峻。
烟云:云雾。
林中:树林之中。
风雨:风雨天气。
海上来:来自海边。
庐峰:庐山的一座峰。
倾瀑布:瀑布倾泻而下。
鳌顶:比喻山峰顶部像海龟的背壳。
蓬莱:古代神话中的仙岛。
兵火:战争和火灾。
犹在:仍然存在。
拂拭:擦拭。
劫灰:灾难后的遗迹,这里指战火的痕迹。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曹彦约的《次韵赵俞宣德石博山香台》,通过对宣德石博山香台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风貌和历史沧桑。首句“水骨苔痕洞穴开”形象地刻画了香台洞穴的古老与神秘,仿佛隐藏着深沉的历史记忆。接下来的“龙腾波涌碧崔嵬”则运用比喻,形容香台山势险峻,宛如龙腾于碧波之上。
“烟云静向林中起,风雨飞从海上来”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烘托出香台的宁静与威严,暗示其在风雨变幻中的屹立不倒。诗人进一步描绘了香台附近的景色,如庐峰瀑布和日边蓬莱,增添了壮丽的意境。
最后两句“几经兵火今犹在,拂拭还看贮劫灰”,表达了香台历经战火仍存的坚韧,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它仿佛承载着过去的烽火痕迹,提醒人们珍惜和平,回味历史。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抒怀,寓言深远,展示了宣德石博山香台的自然之美和人文之韵,同时也蕴含着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未来的期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次韵方叔媚川图亭上观芙蓉
筛霞擘锦炫晴空,碧玉芙蓉晚更红。
只道商秋为素景,也教春色艳秋风。
上运使苏大卿十六韵
当代推先正,斯文倚废兴。
表章逢圣主,衣钵见孙曾。
操履浑圭璧,行藏动准绳。
太羹元薄味,积水自增冰。
洛诵传瑰墨,鸡林织宝缯。
六卿聊率属,三事即延登。
一自双星出,重烦四牡乘。
周知民疾苦,密访吏贤能。
已见江西化,都为道院称。
夷涂终妥帖,揆路始飞腾。
后进思亲炙,今吾有服膺。
百年能几见,一语愿师承。
令弩方危脱,公堂许骤升。
暗中惭摸索,胸次漫崚嶒。
末俗惟同调,初心只自憎。
可能怜鸴鴳,随意亦鲲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