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登山望海四首·其三》
《登山望海四首·其三》全文
宋 / 张耒   形式: 六言诗  押[寒]韵

西望扬州何处云中双塔巑岏。

山外云涛断日,夕阳应近长安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长安(cháng ān)的意思:指安定、稳定的局面或地方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山外(shān wài)的意思:指远离尘嚣、宁静幽远的地方。

夕阳(xī yáng)的意思:夕阳是指太阳在西方下山的时候的景象,也用来比喻人的晚年或事物的衰落阶段。

云中(yún zhōng)的意思:形容事物难以捉摸或虚无缥缈。

云涛(yún tāo)的意思:指云彩和波涛,形容气势磅礴、浩大壮丽的景象。

注释
扬州:古代中国的一个重要城市,这里指代繁华之地。
巑岏:形容山峰高耸、险峻的样子。
云涛:翻滚的云层,比喻壮丽的自然景象。
长安:古代中国的首都,这里代指朝廷或京城。
翻译
向西遥望扬州在哪里,云端的双塔巍峨耸立。
山外的云海遮挡了落日,夕阳大概接近长安城了。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远眺之美的诗句,出自宋代诗人张耒之手。诗中“西望扬州何处”一语,表达了诗人对遥远扬州的向往与寻觅之情。扬州在中国历史上是一座著名的城市,以其繁华与文化底蕴闻名,而诗人却只能在云间窥见那“双塔巑岏”的轮廓,透露出一种隔绝与神秘感。

"山外云涛断日"一句,则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观。山外的云如同波涛一般,遮断了天边的阳光,让人感到日影已晚,是夕阳将近的时刻。而“夕阳应近长安”则暗示了诗人的立足之地渐渐被夕阳所笼罩,长安城也随着太阳的下沉而显得格外庄严与孤寂。

整体来看,这四句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远方美景的向往,更通过对光影变幻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一种时光流转、空间遥远带来的感伤和哲思。

作者介绍
张耒

张耒
朝代:宋   字:文潜   号:柯山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生辰:1054—1114年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十一岁。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
猜你喜欢

雨霁与姨弟蔡懋章客楼小酌

风雨闭门坐,连床寒色深。

乡心红树隔,客意绿蕉侵。

薄暮牛羊下,微晴鸟雀吟。

一如山止聚,亭角眺苍林。

(0)

答刘不注二首·其二

好友信难聚,君言将勿然。

二三同志外,凉落古人前。

表物孤存性,避言理独骞。

龙渊知我者,瘗影自年年。

(0)

读焦桐山集赋得画堂留草本野竹淡时名寄柘乡诸友十三首·其八

屈指中原秀,英雄有几人。

奇才多剑客,劲草化秋尘。

仇国郇模字,支天洗氏臣。

谁能诛九日,血赤石麒麟。

(0)

读焦桐山集赋得画堂留草本野竹淡时名寄柘乡诸友十三首·其一

鼍梁未可渡,抗手友崧高。

孤竹不能媚,白云毋乃劳。

南山韬雾豹,幻海吼蒲牢。

肉食多毛颖,何人诵甫桃。

(0)

放言·其二十九孤儿

骨肉如萍叶,相依惟一甥。

亦知眉髧短,耻与魅魌争。

世已轻文举,谁其说正平。

寄书地下父,莫读孤儿生。

(0)

放言.负心·其二十五六麻

负心非一事,唧唧秋虫嗟。

电火驹中影,菖蒲石上花。

三炊人詈玉,四壁我惭家。

古筱立寒镜,灯光笑剑华。

(0)
诗词分类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诗人
邓廷桢 宋应星 岳飞 张泌 左思 毕沅 刘大櫆 陈继儒 张英 鲜于枢 张岱 元绛 李华 孙逖 万寿祺 高鼎 严维 陈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