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腊月廿七夜宿海门》
《腊月廿七夜宿海门》全文
清 / 朱景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北风不成雪,海上涛声

竟夕震双耳,残年无限情。

三山何许习坎利于贞。

坐觉扶桑晓,看予白发生。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白发(bái fà)的意思:指白色的头发,也用来形容年老。

北风(běi fēng)的意思:指寒冷的北风,比喻严寒的天气或环境。

不成(bù chéng)的意思:表示事物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标,也可表示否定的意思。

残年(cán nián)的意思:指人已经进入晚年,只剩下最后一点时间。

发生(fā shēng)的意思:指事件或事情的发生、出现。

扶桑(fú sāng)的意思:扶桑是指日本的古称,也用来比喻东方国家或东方文化。

海上(hǎi shàng)的意思:指在海上,常用来形容船只在海上航行。

何许(hé xǔ)的意思:何种、什么样的

竟夕(jìng xī)的意思:竟夕指整夜,连夜,通宵。形容一夜之间,整个夜晚。也可指连续的几个夜晚。

利于(lì yú)的意思:有利于,有益于

三山(sān shān)的意思:形容事物数量多、庞大。

涛声(tāo shēng)的意思:形容声势浩大,如波涛般汹涌澎湃的声音。

无限(wú xiàn)的意思:没有限制或界限,没有尽头或止境。

习坎(xí kǎn)的意思:指人们习惯于陷入某种困境或不良境地,难以自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腊月二十七夜晚在海门宿泊时所感受到的北风、涛声以及内心涌动的情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

首句“北风不成雪,海上有涛声”描绘了北风虽劲,却未能化为雪花,而是在海上激起了阵阵涛声,暗示了外界环境的冷峻与动荡。接着,“竟夕震双耳,残年无限情”则表达了诗人整夜被风声涛声所惊扰,心中充满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与无尽的情思。这里,“震双耳”不仅指风声的强烈,也暗喻了情感的强烈冲击。

“三山渺何许,习坎利于贞”一句,借用了“三山”(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的遥远与不可触及,表达了对理想或某种追求的向往与难以实现的无奈。同时,“习坎利于贞”引用了《周易》中的卦辞,意味着在困难与挑战面前,坚持正道、坚守原则的重要性。

最后,“坐觉扶桑晓,看予白发生”描绘了诗人静坐之中,仿佛感受到了日出东方的曙光,同时也意识到自己已步入老年,白发丛生。这一句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也是对生命老去的感慨,蕴含着对时间流逝的深深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描绘和深刻的个人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理想与现实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洞察,具有浓郁的哲理意味和情感深度。

作者介绍

朱景英
朝代:清   字:幼芝   籍贯:湖南武陵

一字梅冶,晚号研北翁。乾隆十五年解元。历任宁德知县,台湾鹿耳门同知,北路理番同知。工汉隶。尝纂修《沅州府志》。有《海东日札》、《畬经堂集》、《研北诗馀》
猜你喜欢

西郊二首·其一

红绿相催春事阑,可能无意待人看。

不因送客那能出,衰病经年一据鞍。

(0)

句·其十一

争似碧澜堂上望,疏疏烟树漠汀洲。

(0)

妙智寺·其一

台岭名将方丈齐,当年曾说二仙迷。

无人再得洞中信,空有桃花落剡溪。

(0)

夜发江城

移舟别浦待潮生,客子匆匆又夜行。

云趁远帆离岛岸,风传疏角过江城。

忧时谏草嗟无用,爱客灯花喜有情。

愁甚不堪亲友别,小窗张酒到天明。

(0)

呈仓使觅官书

岁月蹉跎发已丝,埋头自笑有书痴。

故人倘解怜清好,归去山房补缺遗。

(0)

徐子融八月四夜见访值予有出寄诗三绝和韵以谢·其三

夜凉灯火掩柴扉,诗诵城南忆退之。

更把新诗细紬绎,无言谁会点头时。

(0)
诗词分类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诗人
蓝仁 李龏 周孚 范梈 何巩道 夏孙桐 赵完璧 陈子壮 韩日缵 史谨 苏籀 陶宗仪 张吉 吴绮 杨公远 陈樵 韩驹 饶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