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琵琶亭二首·其二》
《琵琶亭二首·其二》全文
明 / 邵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草堂卜筑东林老去寻山恐未深。

江上琵琶秋月如何却有世间心。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卜筑(bǔ zhù)的意思:卜筑是一个古代的成语,意为预测建筑。它形容人们在建筑之前,先进行卜问神明,以预测建筑的好坏。

草堂(cǎo táng)的意思:指简陋的茅草房,比喻清贫的居所。

东林(dōng lín)的意思:指东晋时期桓温、桓玄父子的势力范围,后来泛指权贵集团。

江上(jiāng shàng)的意思:指在江河上,表示在江河之上或靠近江河的地方。

老去(lǎo qù)的意思:指人年纪渐长,年老体衰。

琵琶(pí pá)的意思:指琵琶这个乐器,也用来比喻事物相对应的关系。

秋月(qiū yuè)的意思:指秋天的月亮,也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

如何(rú hé)的意思:表示询问或描述做某事的方法或步骤。

世间(shì jiān)的意思:指世界上的人间,泛指人世间的事物和现象。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邵宝所作,名为《琵琶亭二首(其二)》。邵宝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草堂卜筑于东林之侧的场景,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向往与追求。然而,诗中又借江上的琵琶声,引出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心境,似乎在探讨人与自然、心灵与外界的关系。

“草堂卜筑傍东林,老去寻山恐未深。” 开篇两句,诗人以“草堂卜筑”描绘了自己在东林旁建造居所的情景,透露出一种归隐山林、寻求内心宁静的意向。随着年龄的增长,诗人愈发渴望深入自然,探寻内心的深处,表达了一种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江上琵琶自秋月,如何却有世间心。” 后两句则通过江面上琵琶声的描写,引入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感。琵琶声在秋月下悠扬,似乎与世隔绝,但诗人却敏锐地察觉到其中蕴含着世俗之心。这不仅是在描述琵琶声的意境,更是在探讨艺术与现实、自然与人心之间的微妙关系。诗人似乎在思考,即使在远离尘嚣的自然之中,人们的心灵仍难以完全摆脱世俗的束缚,展现出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洞察。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问,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理想与现实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以及对内心世界探索的渴望。邵宝以简洁而富有意蕴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既静谧又充满哲思的画面,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和深刻的思考。

作者介绍

邵宝
朝代:明

邵宝(1460-1527)字国宝,号二泉,江苏无锡人,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历为江西提学副使,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谥文庄。文典重和雅,诗清和淡薄。著有《简端二馀》《慧山记》《容春堂集》等。
猜你喜欢

欲卜庵居未有胜地作诗识之

破裘百结鬓垂蓬,旋过流年旋已空。

魔眷属如云尽散,性光明似日方中。

极知万事不劳问,欲住一庵谁与同。

会向巢居明月夜,五弦横膝写松风。

(0)

晚过招贤渡

老马骨巉然,虺尵不受鞭。

行人争晚渡,归鸟破秋烟。

湖海凄凉地,风霜摇落天。

吾生半行路,搔首送流年。

(0)

寄叶道人

白首不堪忧患缠,要将乐事饯流年。

寻山犹费几两屐,贮酒真须百斛船。

若信王侯等蝼蚁,可因富贵失神仙。

惊人亦莫摩铜狄,泰华松风足昼眠。

(0)

残春二首·其一

江鲚堆盘粔籹香,山家节物亦穷忙。

桑间葚紫蚕齐老,水面秧青麦半黄。

语燕似催春事去,游丝不似客愁长。

乡村年少那知此,处处喧呼蹴鞠场。

(0)

枕上偶成

放臣不复望修门,身寄江头黄叶村。

酒渴喜闻疏雨滴,梦回愁对一灯昏。

河潼形胜宁终弃,周汉规模要细论。

自恨不如云际雁,南来犹得过中原。

(0)

夜思

露泣啼螀草,潮生宿雁汀。

经年寄孤舫,终夜托丘亭。

楚泽无穷白,巴山何处青。

四方男子事,不敢恨飘零。

(0)
诗词分类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李烈钧 马占山 陈叔通 熊式辉 胡适 唐生智 曾琦 罗家伦 朱德 叶圣陶 程天放 冯友兰 张大千 谢觉哉 梁寒操 叶剑英 邵式平 陶铸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