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寿陈左相·其二》
《寿陈左相·其二》全文
宋 / 李商叟   形式: 七言律诗

祥风吹晓动帘旌,香袅狻猊几缕青。

佳气远浮黄阁满,老人高拱微明

月将圆影来华席,梅放新香入宝觥。

千岁定知仁者寿,喜看无汗玉枝横。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高拱(gāo gǒng)的意思:形容人的胸怀宽广,志向远大。

黄阁(huáng gé)的意思:指官员退职后隐居的地方,也泛指退隐之地。

佳气(jiā qì)的意思:指美好的气候或环境,也可用来形容好运或吉祥的气氛。

狻猊(suān ní)的意思:指勇猛善战的神兽,比喻英勇无畏的人。

老人(lǎo rén)的意思:指年纪大的人,尊称老年人。

帘旌(lián jīng)的意思:指帷幕和旌旗,常用来形容场面盛大、气势磅礴。

千岁(qiān suì)的意思:形容人的寿命长久,也可用来形容事物历史悠久。

仁者(rén zhě)的意思:指具有仁爱之心、善良品德的人。

微明(wēi míng)的意思:微弱的光亮、微弱的明亮。

祥风(xiáng fēng)的意思:形容吉祥如意,充满喜庆气氛。

圆影(yuán yǐng)的意思:指一个人或事物的形象圆满、完美无缺。

月将(yuè jiāng)的意思:指月亮将要升起或落下的时刻。

紫微(zǐ wēi)的意思:指天文学中的紫微星,也用来比喻权势显赫的人。

翻译
和煦的晨风轻轻吹动着帘幕,香气缭绕的香炉中升起几缕青烟。
美好的气息远远飘荡在黄色的阁楼上,年迈的长者端坐于紫微星辉之下。
月亮即将圆满,它的光影洒落在华丽的宴席上,梅花绽放出新的芬芳融入珍贵的酒杯。
长寿的仁者必定能活过千年,令人欢喜的是看到那无汗的玉石枝头横陈。
注释
祥风:和煦的春风。
晓动:清晨的微动。
帘旌:挂帘或帷幕。
香袅:香气袅袅上升。
狻猊:神话中的猛兽,此处指香炉。
佳气:吉祥的气息。
黄阁:黄色的阁楼,古代官署或宫殿。
紫微:古代星宿名,象征帝王。
月将圆:月亮接近圆满。
华席:华丽的宴席。
梅放:梅花盛开。
宝觥:珍贵的酒杯。
千岁:千年,形容极长的时间。
仁者寿:仁德之人寿命长久。
无汗玉枝:比喻纯洁无瑕,如玉的枝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李商隐的作品,名为《寿陈左相(其二)》。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诗采用了典型的中国古典诗歌手法,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想象中的美好场景,表达了对寿星高悬、吉庆长久的祝福。

开篇“祥风吹晓动帘旌,香袅狻猊几缕青”两句,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这里,“帘旌”指的是装饰华丽的帷幕,而“狻猊”是古代传说中的祥兽,它们在和风中轻轻摆动,带来了几缕青色的香气。这既表达了诗人对佳节来临的喜悦之情,也暗示着吉庆的氛围。

接着,“佳气远浮黄阁满,老人高拱紫微明”两句,将视角提升至更为宏大。这里“黄阁”指的是皇宫,而“紫微”则是星宿名,诗中写到“老人”(即寿星)在这片辉煌的天幕下显得分外清晰。这不仅描绘了壮观的景象,也表达了对长寿之神的崇敬。

第三段“月将圆影来华席,梅放新香入宝觥”则是诗人通过月亮和梅花的意象,将祝福延伸至夜晚。这里,“华席”指的是华丽的宴席,而“宝觥”则是珍贵的酒杯。月光如水,映照在这祥和的场合,同时梅花散发出新鲜的香气,预示着美好时光的到来。

最后一句“千岁定知仁者寿,喜看无汗玉枝横”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陈左相长寿的祝愿。这里,“仁者”指的是品德高尚的人,而“玉枝横”则是象征着平安无忧、长寿的美好寓意。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精致的景物描写和丰富的意象,构建了一个祥瑞、吉庆的氛围,以此表达对受赠者的长寿祝福。

作者介绍

李商叟
朝代:宋

宋抚州临川人。学诗于曾几。官至知州。有《半村诗遗》。
猜你喜欢

西楼联

精光不乱,八月露水;真际所诣,一闻钟声。

(0)

门联

险些儿做了五经魁首;好汉子让他一个头名。

(0)

挽彭玉麟联

万世立纲常,不贪财,不恋爵,不惜身家,海内儿童,亦知司马;

大名垂宇宙,是孝子,是忠臣,是慈父母,人间部曲,仰哭台星。

(0)

新安会馆联

汾蟹望秋肥,相期案牍余闲,古礼仿行乡饮酒;

邮鸿传信稳,为道布帆无恙,新诗休唱念家山。

(0)

格言联

自长非所增,自短非所损;

独立不惭影,独寝不惭衾。

(0)

挽左宗棠联

生而为英,殁而为灵,伟哉昭代元臣,星落闽疆惊薄海;

盛公之恩,负公之望,知否当年旧属,身羁鄂渚哭秋风。

(0)
诗词分类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诗人
韦庄 皇甫冉 丘浚 程嘉燧 陈三立 薛能 张继先 钱谦益 邓肃 黄滔 鲍照 杨载 薛时雨 姚勉 赵嘏 袁宗道 段成己 朱元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