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珍亦可饱,举俗不见尝。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策世(cè shì)的意思:指引世人,开创时代。
充饥(chōng jī)的意思:解决饥饿问题,填饱肚子。
鼎荐(dǐng jiàn)的意思:强烈推荐或赞扬某人或某物
非所(fēi suǒ)的意思:非所指的意思是不属于某个范畴或不在某个范围之内。
耿光(gěng guāng)的意思:形容光明、明亮。
饥肠(jī cháng)的意思:形容非常饥饿。
贾生(jiǎ shēng)的意思:指一个人从小就有出众的才智和悟性。
开阖(kāi hé)的意思:开启和关闭,指控制、调节事物的运行或发展。
生书(shēng shū)的意思:
未读过的书。亦指新课。 唐 姚合 《下第》诗:“闭门辞杂客,开篋读生书。” 唐 杜荀鹤 《秋日山中寄池州李常侍》诗:“出为羈孤营糲食,归同弟姪读生书。”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一部分一:“为了生书上得太多,背不得,脑壳上挨几界方。”
蔬食(shū shí)的意思:指吃素食,不食肉食。
所长(suǒ cháng)的意思:指组织、机构或单位的负责人,也可以指某个领域或行业的权威人士。
瓦鼎(wǎ dǐng)的意思:指破旧的鼎,比喻贫穷落魄。
一经(yī jīng)的意思:一旦经历过某种事件或情况后,就会产生深刻的印象,难以忘怀。
仲舒(zhòng shū)的意思:指人才出众,学问渊博,能够成为众人学习的榜样。
- 翻译
- 董仲舒精通儒家经典,但治理国家并非他的专长。
他过着简朴的生活,仅以蔬菜为食,只为填饱肚子。
贾谊的著作气势磅礴,充满光明磊落的精神。
他的思想虽然珍贵,却难以满足世俗的口腹之欲。
- 注释
- 仲舒:指董仲舒,西汉著名儒学家。
一经:一种儒家经典。
策世:治理国家。
非所长:不是他的专长。
瓦鼎:形容器皿简单,可能指粗陋的饮食器具。
荐:献上,此处指食用。
蔬食:蔬菜食物。
但取:只求。
伟哉:伟大啊。
贾生:指贾谊,西汉政治家、文学家。
开阖:开合有度,形容文章或思想深邃变化丰富。
耿光:光明磊落。
既珍:既珍贵。
可饱:足以饱腹。
举俗:整个社会。
不见尝:未被广泛接受。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书怀示友十首》中的第七首,主要表达了对董仲舒和贾谊两位历史人物的评价以及对简朴生活的态度。首句提到董仲舒专注于儒家经典,但这并非他的长处所在。接下来描述他过着简单的生活,仅以粗茶淡饭度日,强调的是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然后诗人赞美贾谊的著作深邃且富有洞见,犹如珍贵的书籍既能滋养心灵,又能满足物质上的需求。然而,这样的智慧并未被世俗广泛接受。
整首诗通过对比,赞扬了两位学者的高尚品质和他们的思想深度,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对于深刻见解可能的忽视。诗人陈与义借此表达了自己的价值观,即追求内在精神富足的同时,也能在朴素生活中找到满足。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