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感 河 上 兵 唐 /张 祜 一 闻 河 塞 上 ,非 是 欲 权 兵 。首 尾 诚 须 畏 ,膏 肓 慎 勿 轻 。多 门 徒 可 入 ,尽 室 且 思 行 。莫 为 无 媒 者 ,沧 浪 不 濯 缨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沧浪(cāng láng)的意思:指江河水流的浩渺之势,也用来形容岁月的变迁和世事的变化。
多门(duō mén)的意思:指一个人或一件事情涉及多个领域、多个方面。
非是(fēi shì)的意思:不是;并非
膏肓(gāo máng)的意思:形容病痛的严重程度,也用来比喻事物的严重损坏或残缺。
河塞(hé sāi)的意思:形容水流湍急,河水被堵塞无法流动。
尽室(jìn shì)的意思:尽快、尽量地做某事,不遗余力地完成某项任务。
门徒(mén tú)的意思:指追随某个人学习或信仰的人,也可指忠实的追随者。
权兵(quán bīng)的意思:指权力大的人可以随意使用军队,滥用职权。
塞上(sāi shàng)的意思:指北方边塞地区或沙漠地带。
首尾(shǒu wěi)的意思:指事物的开头和结尾,或者指事情的起因和结果。
濯缨(zhuó yīng)的意思:濯缨是一个古代军事用语,指的是洗净战马的缰绳。引申为整顿军队,准备战斗。
无媒(wú méi)的意思:没有媒介,没有中间人
- 翻译
- 一旦听到边塞的消息,不是想扩充武力。
无论是开始还是结束,都要谨慎对待,切勿轻易尝试深入。
有许多路径可以进入,但全家应该考虑离开。
不要因为没有中介而犹豫,像沧浪水那样,即使清澈也不必洗去头上的冠缨(暗示不必过于忧虑世俗的牵绊)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的作品,名为《感河上兵》。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是在表达对军事行动的警觉和慎重态度。
“一闻河塞上,非是欲权兵。” 这两句表明,一旦听闻边塞有变,就不能贸然行事,因为这关乎国家安危,不应轻率使用武力。河塞在古代往往是军事要地,因此任何动静都可能关系到国家的安全。
“首尾诚须畏,膏肓慎勿轻。” 这两句强调了对军事行动的敬畏之心和谨慎态度。无论是军队的首领还是末尾,都必须保持警觉,不可有丝毫大意。这里的“膏肓”指的是古代的一种酷刑,形容战争带来的惨烈。
“多门徒可入,尽室且思行。” 这两句则是说,在面对众多可能的战斗时,都应该深思熟虑,不要轻易决定出兵。即使家庭和国家都在等待着战事的结果,也必须谨慎考虑再行动。
“莫为无媒者,沧浪不濯缨。” 最后两句劝诫人们不要成为没有媒介的人,即不要成为战争的引擎或工具。沧浪指的是大河的波涛,不濯缨则是比喻那些不被战争波及的人。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于战事的深刻认识和对生命尊严的珍视,同时也反映出唐代社会对于战争后果的担忧。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和平的渴望以及他对国家安全与民众安宁的重视。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贺新郎·其二题吴江
重唤松江渡。叹垂虹亭下,销磨几番今古。
依旧四桥风景在,为问坡仙甚处。
但遗爱、沙边鸥鹭。
天水相连苍茫外,更碧云、去尽山无数。
潮正落,日还暮。十年到此长凝伫。
恨无人、与共秋风,鲙丝莼缕。
小转朱弦弹九奏,拟致湘妃伴侣。
俄皓月、飞来烟渚。
恍若乘槎河汉上,怕客星、犯斗蛟龙怒。
歌欸乃,过江去。